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原始佛教 (二十四)
               礼 敬 /明法比丘 撰

五、不值得受礼之人

有一些情况或场合,四众弟子不行恭敬法,反而有助益沙门的自我反省,使正法久住。而不行恭敬法时,并非心怀傲慢,只是依佛陀的教诫,彼时不适合行恭敬法。《杂阿含经》280经:世尊告频头城婆罗门长者:“若人问汝言:‘何等像类沙门、婆罗门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汝当答言:‘若沙门、婆罗门眼见色未离贪、未离欲、未离爱、未离渴、未离念,内心不寂静,所行非法,所行疏涩(轻率)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如是像类比丘,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作是说已。当复问言:‘何故如此像类沙门、婆罗门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汝应答言:‘我等眼见色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念,内心不寂静,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彼沙门、婆罗门眼见色亦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念,内心不寂静,行非法,行疏涩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我于斯等求其差别,不见差别之行,是故我于斯等像类沙门、婆罗门,不应恭敬、尊重、礼事、供养。”若沙门、婆罗门的身、口、意同在家人一样的欲染,就不值得受人恭敬、礼敬、供养。 ──摘自《嘉义新雨》(37) 2001.12

           行脚乞食记  /法味比丘 撰

12月2日

“当我们的心被境界给迷惑时,忆念起四念处的修行方法,是可以重新安住在道上。”

“修行必须向内观照,不能被外境所干扰,纵然睡在死寂的坟墓里,内心也能安详宁静。”

每逢选定在坟墓安单,而多半会有人问起如何克服恐惧,我会从所知的经典、语录中告诉他们对治的方法,但自己是偏向思惟法;梭比丘则观想自己是活的死人,或是直接感受自己当下只是如实躺着。苏比丘主张观呼吸,他常说:“呼吸能带你走到涅槃城。”至于其他道友怎么用功?或许透过谈话、色身疲惫、躲进伞帐、念佛号求保佑……,我质疑上述方法能突破与生俱来的无明的效果,因为恐惧正是无明具体的呈现。

学佛的人常挂在嘴上:佛的法身遍满一切。为什么天黑了、住在坟墓里,法身就不见了,鬼的影子就浮现呢?其实经中说得很清楚:凡夫众生的身口意三业不清净。俗语也有一句话:“若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因为清心净行、广做善事的人,死亡是一点也不会令他忧愁的。因此,如果你只想对治恐惧感,四念处所教的念天、念施就足够用了;但真想根除无始来的无明,那一定得净化我们的三业。

昨晚龚居士的情况大有进步,原因是跟观世音菩萨──梭比丘,长相左右。死要面子的他,嘴里竟然说要保护梭比丘,其实早就反应出他恐惧的一面。

我答复吴居士的问法,六道轮回的比喻做说明,最后将重点直接会归阿含的根本教义──《第一义空经》,来解答业报的问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灭尽,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

我沿着事先准备妥的绳子为指标,走回羊肠小径又孤独密集的新墓继续禅坐,九点半前往坟墓中主要的马路经行,一直到晚上十点多安然地平躺在墓碑的正前方。

深夜一点左右,我被吵醒,原来是道友们连袂来查勤,也可说是他人慈悲来关怀我。事后追忆这些事情,并不是要自赞损他,即使到现在也还是没有完全平息内心的恐惧。老实说:刚开始时,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完美的,即使是佛陀在最初的修行也和我们一样有恐惧的心念,他所以能完全止息贪、瞋、痴三毒,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用心办道,因此我们不必灰心丧志,只要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奉行正确的教法,一切烦恼止息是指日可待。── 摘自《嘉义新雨》(37)  2001.12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