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原始佛教(七十六)


断烦恼与证道果 ②

2、一来道智

一来道智并不能断除任何“结”,但却能减弱较粗的欲贪(对欲乐之贪求)与瞋恚。

一来道智生起之后,即证悟一来圣果。一来,意为再回来此世间结生一次。

在《人施设论》中说:“哪一种人为一来者?于此,有一种人灭尽三结,贪痴减弱,成为一来者,只来此世间一次即作苦之终结。这种人称为‘一来’。”

一来圣者已断了有身见、戒禁取、疑三结,以及较粗的欲贪、瞋恚与愚痴,最多只会再回来此欲界世间受生一次,即尽苦边。一来圣者偶然还会生起一些较轻的烦恼,但并不时常发生,同时它们的困扰力已经很弱。

对于“只来此世间一次”,《中部·若希望经》的义注解释为“只来此人界结生一次。”

该经注和《人施设论》注又提到有五种一来者:

1. 有一种在此人界证得一来果后,即在此人界般涅槃。但这种人并不在“回来一次”之列。

2. 有一种在此人界证得一来果后生于天界,并在其处般涅槃。

3. 有一种在天界证得一来果后,在其处般涅槃。

4. 有一种在天界证得一来果后,再生于此人界才般涅槃。

5. 有一种在此人界证得一来果后生于天界,在天界命终后再生于此人界才般涅槃。

一种子者和第五种一来的差别在于:一种子者只有一次结生,但这种一来还有两次结生。《人施设论》注认为只有这第五种一来才属于真正的“一来”,因为他还要再回来此人界结生一次。

3、不来道智

不来道智能断除欲贪与瞋恚二结。

不来道智生起之后,即证悟不来圣果。不来,意为不再返回欲界受生。

圣典中常如此描述不来圣者:

“灭尽五下分结,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不再从那世间回来。”

因为此圣道已断尽了能把有情系缚于欲界的欲贪与瞋恨两结,所以不来圣者不会受到欲界的烦恼力牵引而再投生到欲界。不来圣者若在今生不能证悟阿拉汉果,其死后只会投生于色界或无色界梵天,并于其处证趣般涅槃。

4、阿拉汉道智

不来圣者虽然已经断尽了“五下分结”,不再投生于欲界,但却还是被残余的五种极为微细的“上分结”系缚于生死轮回之中。阿拉汉道智能彻底地铲除此“五上分结”,即:色贪(对色界生命之贪)、无色贪(对无色界生命之贪)、我慢、掉举与无明。

阿拉汉道智是使心完全从一切烦恼中解脱出来、并直接证悟阿拉汉果之心,它断除了残余的有漏与无明漏,而使阿拉汉圣者被称为“漏尽者” 。同时,阿拉汉道智也断除了剩余的所有不善心所:痴(无明)、无惭、无愧、掉举、慢、昏沉与睡眠。

阿拉汉道智生起之后,即证悟阿拉汉圣果。阿拉汉,意为应当的,值得的,有资格者。

“阿拉汉”有五种含义:

1.以已远离一切烦恼故为阿拉汉;

2.以已杀烦恼敌故为阿拉汉;

3.以已破轮回之辐故为阿拉汉;

4.以有资格受资具等供养故为阿拉汉;

5.对恶行已无隐秘故为阿拉汉。

圣典中经常如此描述证悟阿拉汉道果的圣者:“他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再无后有。’”

阿拉汉圣者已经圆满地培育了戒定慧三学、完全地开展了八支圣道,所应作者皆已成办,所应学者皆已圆满,故阿拉汉又被称为“无学”。他们已经竭尽了一切作为生死之因的烦恼,究竟正尽苦边,在身坏命终之后,将不会再有生死轮回。

注释:

①一来:直译为只来一次者。《中部·若希望经》注中说:“一来者,为回来一次。”

汉传佛教依梵语音译作斯陀含、沙羯利陀伽弥等。

②不来:在《五部论注》中说:“不来者,名为对欲贪、恚于心不动摇,以及决定性不会再从其世间退回来者。”

③ 五下分结:下分,意即连接到下界的;为投生到欲界之缘的意思。五下分结即前面所说的三种结,再加上欲贪结和结。不来圣者已断除了这五种下分结。

④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不来圣者已排除了胎生等三种生,只会化生为梵天人,并在梵天界那里般涅槃。 (完)(玛欣德尊者)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