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扩展阅读:
玄奘精神
论玄奘精神
玄奘:一位拼命的留学生
“玄奘精神”的现代启示
玄奘西游之绝处逢生

 

   上一页              下一页 
【传记】

大唐大慈恩寺:玄奘法师传 (26)

原著:慧立法师/赵晓莺译

当结集时,有无量圣众集于此,迦叶尊者宣告大众说:“凡自知具三明六通,能总持如来一切法无错谬者,可留在此;其余请各随所安。”结果共选出九百九十九人。此时,阿难尚在有学地,于是迦叶对他说:“你还是有学,未得漏尽,不宜参加盛会。”阿难听了无话可说,惭愧退出。经一夜勤修断三界烦恼,得无学地(阿罗汉果),然后再去叩门。迦叶问他得漏尽否?他说已尽。迦叶又对他说:“既已漏尽,又何劳开门,应随意可入。”阿难乃运用神通从锁孔中入窟,顶礼迦叶之足。迦叶执阿难手,对他说:“我是要你断尽诸漏,立证圣果,所以才驱逐你出窟的啊!请你不要怨恨!”阿难说:“若是怀恨,又岂名漏尽呢?”于是礼谢而坐。

结集三藏是由多闻第一,总持诸法的阿难尊者升座为众诵素呾缆藏(经藏),众圣随口记录。又由优波离尊者诵毗奈耶藏(律藏),由迦叶尊者自诵阿毗达磨藏(论藏),三月安居,结集三藏,刻在贝叶上,流传后世。诸圣众相谓曰:“我们结集此三藏是为报佛恩。今日结集又得闻三藏,这都是佛力的加持也。”因为大迦叶是僧中上座,所以后世称此为上座部结集。

又从此西行二十里,有无忧王所建一塔,是昔日大众部结集之处。那些学无学圣众数千人,被大迦叶拒于大石窟外,于是他们就说:“世尊在世时,我们都是跟着世尊一起修学,世尊灭度后你们就驱逐删简我们,不让我们参与结集三藏,难道说我们就不能结集三藏报答佛恩吗?”然后他们自行在此结集五藏,于经、律、论之外又增加了杂集藏和禁咒藏。因为他们的集结是凡圣同会,所以后来的人称之为大众部结集,以区别于上座部。这是佛法最初的部派分裂。

再向东北行三四里,到曷罗阇姞利呬多城(王舍城,新城)。城的外郭久已废圮,内城尚且保存完好。城周围长二十余里,每面一门。最初,频婆娑罗王居住在上茅宫,那里居家稠密,人口繁多,但是屡遭火灾,于是频毗娑罗王制定了法律:凡有不谨慎而先失火的,便迁去寒林──当时为该国的乱葬岗。没过多久,王宫忽然着火,国王说:“我作为国王,如果自己触犯了律令而不执行,更如何惩治臣民。”于是让太子留守,自己迁居到了寒林。领国吠舍厘王得知频婆娑罗王被放逐于寒林后,以为是报仇的好机会,便想率精兵攻袭。频婆娑罗王得知后,就在寒林修筑了城邑。因为国王率先居此,故名王舍城,也就是新城。后来阿阇世王嗣位,就以这里作为都城。到了无忧王时才迁都波咤厘城,并将王舍城布施给婆罗门,所以现在城中无杂人,只有一千多户婆罗门众而已。宫城内西南隅有佛塔,是殊底色迦长者(唐言星历,旧译树提迦)的故宅,旁边是度罗睺罗(即佛子)的地方。

在那烂陀寺西北有一座大精舍,高三百多尺,是婆罗阿迭多王所建,庄严宏伟,其中供奉的佛像,和菩提树那座精舍所供佛像相同。精舍东北有塔,从前世尊在此说法七日。西北还有过去四佛坐处。南边有鍮石精舍,是戒日王所建,还没有完工,但由建筑图看,应有十多丈高,落成以后,必然雄伟。再向东行二百多步处,有铜铸佛陀立像一尊,高八十多尺,约六层重阁才能覆盖,这是从前满胄王建造的。

又东行数里可见一塔,此塔为世尊初成道,走向王舍城时,频婆娑罗王与国人百千万众迎见佛陀的地方。

奘师又向东走了三十多里,到因陀罗势罗窭诃山。东峰有寺,寺前有一僧娑塔(雁塔)。从前这座寺院信奉小乘渐教,吃三净肉。有一天,三净肉没有买来,有比丘见天上群雁飞过,便开玩笑说:“现今日僧供有缺,菩萨应该是知道的。”话音刚落,领头雁应声掉头,折翅高云之中,投身坠地。比丘见此情景,内心十分惭愧,遍告众僧,大家也都惊叹不已,无不感伤掉泪,相互自责道:“这雁如此灵性,定是菩萨示现,我们何德何能,岂能吃它的肉?当初佛陀设教,随机诱导,其实是有权有实的分别。只因我们愚痴,误认权宜的方便为究竟之说,执着不改,以致发生今天这样的憾事。从今以后,我们应该改依大乘教法,永断肉食。”

于是僧众建造灵塔,把死雁埋葬其中,并题字志念,永传芳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