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慈心无限——《慈经》的开示 ③
喜戒禅师 著 释自咏 译

培育正直、善顺、温和、生活简单、善护诸根等特质,
同时祈愿所有的众生快乐安详,没有痛苦,
如母护子,发展无限的慈心,将能获得自他无量的利益。

 

(生活行为)

能够知足并且容易被护持、生活少务、简单。善护诸根,谨慎、不轻率,亦不贪恋眷属。

◎知足

知足是指对于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因为接受在家人的护持,比丘不应该这个也要、那个也要,应该要知足,对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假若比丘需要很多东西时,就会向在家人要求:“我要这些衣服,我要一个新钵。”这将给在家人带来困扰。知足是很好的特质,出家与在家的行者都应该培养。当能够知足时,你就会拥有快乐。佛陀说:“知足是最好的财产,知足是最大的财富。”

知足的人是富有的,因为他们不再需要任何东西。经上说“知足”就像用皮革包裹住你的脚,当踩在地面上,虽然无法将皮革铺满整片大地,却可以包裹你的足下,只要脚被皮革裹住,也就如同整片大地被皮革铺满了。对所拥有的感到知足时,你也就拥有了一切,因为你将不再需要任何东西。知足是比丘必须具备的良好特质。

◎容易被护持

“容易被护持”是不对自己的所得做太多反应。当有人带东西来,不应该说:“我不要这件,我要那件。”这种人就是难以护持。“知足”与“易被护持”,是比丘必须具备的特质。比丘必须对已拥有及他人所给予的感到知足。当具足了这二种特质,将能真正地住于喜悦之中。

◎少务

比丘不应该太忙,不应该周旋于过多事务之中;也不应忙碌于世间的事,在那些无益于精神提升的事中团团转。比丘必须少事少务,如果必须要做些什么,也必须是修习佛陀的教法及研究法义,其它的责任及事务,都应是次要而不是非做不可的。比丘的生活必须少务。

◎生活简单

简单的生活型态就是保持生活的轻简。比丘应只拥有少数物品而不是太多,因为比丘过着出家的生活,虽然可能是住在寺院之中,也要能很容易地安排自己,随时都可以到想去的地方,而没有太多的背负。

比丘应过着简单的生活,只需要八件必需品,当有了这八件物品,就足够让他们过生活。佛世时,这八件必需品是被允许拥有的,若有其它特殊情况,比丘也能拥有十或十二件,那就是数量不多的钵、袈裟、杖、凉鞋。比丘所拥有的就仅仅是这些东西,他们过着极为简单的生活。

当比丘拥有的不多,就能自由地游行各处,不管想往那里去,都不必担心背负太多东西。在今日,如果比丘还可以过着简单的生活,这不是非常美好吗?现代的比丘都拥有太多东西,就像我,如果要迁移到其它地方,可能必须要租一台卡车或类似卡车大小的交通工具才能载得完。

经典上说,比丘必须像只飞鸟,鸟儿的翅膀就是牠唯一的所有,牠们只带着翅膀远行,比丘就必须像鸟儿一般。我们是学习中的比丘,应该学着过简单或轻便的生活,能轻便地到任何地方去,不需太多的财物。

有一则关于少欲及多欲比丘的故事。在锡兰的Anuradhapura古城,有一位名望很高,为众人所知的比丘。一天,有一位比丘朋友来探望他,他这位朋友喜欢拥有许多东西。这位远来的客比丘认为常住比丘这么有名,在该天早上,一定会有很多人到寺院,供养食物及东西,于是期待着能收到许多好东西,可是那天早上却没有人来。常住比丘便告诉来访的朋友要一起出外托钵,外出托钵回来后,客比丘心想:早上没有人来,中午就一定会有人带食物来。但到了中午,还是没有人来。就这样地,常住比丘是一直过着很简单,并没有太多积蓄的生活。

有一天,二人一起外出托钵,客比丘告诉常住比丘,离城不远处,有个非常好的地方,客比丘建议可以一起到那儿去。常住比丘便说:“好哇,那我们就一起去吧!”客比丘回答说:“请等一等,我还有一些东西留在寺院,我的杖、我的钵、我的袈裟,我的所有,我必须要回去拿。”常住比丘听了后说:“怎么你会有这么多的东西?”客比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马上换了个口气,跟常住比丘说:“其实我不需要再去其它地方,任何地方对我来说都是好地方,任何地方都是适合的,在Anuradhapura城里,还有一座塔,那里供奉佛陀的舍利子,我留在这,可以好好地用功,所以我不需要再去其它地方了。”就这样,客比丘留下了不解的常住比丘,独自地往回走。这就是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比丘。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慈心无限──《慈经》的开示
1 2 3 4 5 6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