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缅甸的出家风俗 (2)
光 伟

缅甸的出家人中除了本国人,还有外国人。笔者在幸福坐禅中心结识了一位在泰国经商的英国人,他四十多岁年纪,也来幸福坐禅中心出家,还是由他泰国的妻子亲自送来的。笔者与他颇有缘份,我俩几乎同时到达该坐禅中心,也差不多同时离去。我们见面后,很快成了好朋友。他告诉我,他虽是西方人,但他喜欢东方,包括东方的文化、东方的人民、东方的一切。他只出家十天,因为他是有家室的生意人,还要抚养妻子儿女,不能出家一辈子,只能与东方人同享东方文化。可是他愿意过出家的生活,他还说下一生一定要生在东方,做一个亚洲人。他虽然信仰上座部佛教,但却吃素。他受他妻子影响已吃素三年多了,在幸福坐禅中心过的十天出家生活,也是另外给他煮素食。他说以后有机会的话,也许还会再出家几次,这是他人生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段经历,他永远都会怀念。许多中国人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具有劣根性”,在看待佛教方面尤其如是,但不知看到听到这样的事会是何种感受?

缅甸的“出家”听起来似乎十分容易。从那些出家者的口中得知,寺院对他们极为优待,并不收他们一分钱。但他们自己愿意给的话给多少就是多少,以示供养三宝之意,因为寺院毕竟是靠人供养的。富人若请亲戚朋友来寺院共进午餐,以表庆贺,这倒要花不少钱。如一华裔商人和他十五岁的儿子一同来幸福坐禅中心出家,来了二百多位嘉宾,他得为每人付给坐禅中心一百八十元缅币的伙食费,二百多人即四万多块,那时相当于人民币两千多元;他还供养坐禅中心三万元,共用了七万多缅币,相当于人民币三千五百元。若客人再多一些,或供养寺院再多一些的话,当然就得花更多的钱,但这一切都是出于自己的心意。自己愿意给多少就给多少,寺院不会强行规定要你给多少钱。穷人给不起钱,或者有些人不愿意给钱,这也无所谓,只要自己买两套袈裟,然后请师父给剃一下头,说一下法,其他什么都不用给。甚至连给剃头、说法师父的供养钱都可以免,把袈裟穿上就行了。连吃饭住宿,寺院都给承担,明知他们是短期出家的,寺院也欢欢喜喜地接受,决不嫌贫爱富。

出家后,在寺院得接受教育。寺院让他们跟常住的师父们一起早早起床、坐禅;给他们上课,传授佛教知识、修行的行持威仪、日常功课及祈祷祝愿等佛事。一般都不让他们偷懒。不过一般来讲,他们都不会偷懒,反而比某些常住师父还精勤。早上三点半起床去坐禅,他们也都起来了;晚上十点钟睡觉,也坚持从晚上七点坐到十点;中午又坐一整中午;吃完午饭只有半小时的时间休息,又从中午十二点坐到下午两点;两点到四点是日常课诵;五点又要看长老说法的录像。时间安排得相当紧,几乎没有什么时间休息,所以很累。而且他们刚从家里出来,家里每天吃三顿,到寺院后只能吃两餐,因为上座部佛教是提倡过午不食的。但他们在行持上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及长期出家的僧人之处,持戒还好像更加精严呢!他们中有人告诉我说,因为他们希望这短期的出家生活能过好,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二十天,但却要当好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并期望以此功德超升他们过世的亲人。缅甸有这样的说法:“一人出家,全家沾恩”。因此很多人出家后都很努力用功,虽然出家才两三天,但看他们走路、坐禅,还真像那么回事,并不易看出他们出家时间的长短。例如,在幸福坐禅中心一切行动都得慢,走路、吃饭、坐禅、拜佛等都是慢速度,走路时慢慢地抬起,轻轻地放下,立定一会儿再抬起放下;吃饭时把饭菜慢慢地送入口中,轻轻地嚼,一顿饭最少要花一个多小时,长老们还常提醒:“要慢!越慢越好!”这种慢速度真快把人憋坏了。别说西方国家的人忍受不了,恐怕当代的中国人也难以忍耐,真用纸笔都难以形容;因为实在太慢了,只有亲身经历一回才知道。但你看他们都做得极好,走路时轻轻缓行、凝然庄重,坐禅时坐得挺直自然;吃饭时寂静默然,连咀嚼的声音都不易听到,更别说咂嘴咂舌了。更为可贵可敬的是连那些只有七八岁的顽皮淘气的小沙弥都变得十分乖巧,各吃各的饭,没有一个人讲话。要是在家里,像他们这样的小孩,不但会七嘴八舌说个不停,说不定还会争饭抢菜呢!而在寺院里,他们都像大师父一样,严肃认真,威仪齐整,只见那一桌子团团围坐的都是小沙弥(因为他们不能和比丘同桌吃饭),既是那么地可爱,又是那么地可敬,无论大人小孩、男女尊卑,在无言中令人生起一种崇高圣洁的感觉。
                         (摘自《觉悟之路网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缅甸的出家风俗》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