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四种崇高的心灵境界
                ——四梵住的修习

向智尊者 著 香光书乡编译组 译

    慈、悲、喜、舍四者也称为“无量心”,因就其真正的本质而言,没有任何局限,没有排他性、不公平性,且不被选择性的偏爱或偏见所障碍。
   已达四梵住无量境界的心,对任何国家、种族、宗教与阶级不会怀有瞋恨。

佛陀开示四梵住的基本内容

一、诸比丘!弟子以慈心遍满一方,如是遍满第二、三、四方而住,乃至上、下、四周,他以慈心丰沛、广大、无量、无憎与无苦,遍满一切世间平等而住。

二、诸比丘!弟子以悲心遍满一方,如是遍满第二、三、四方而住,乃至上、下、四周,他以悲心丰沛、广大、无量、无憎与无苦,遍满一切世间平等而住。

三、诸比丘!弟子以喜心遍满一方,如是遍满第二、三、四方而住,乃至上、下、四周,他以喜心丰沛、广大、无量、无憎与无苦,遍满一切世间平等而住。

四、诸比丘!弟子以舍心遍满一方,如是遍满第二、三、四方而住,乃至上、下、四周,他以舍心丰沛、广大、无量、无憎与无苦,遍满一切世间平等而住。

四梵住的沉思

“慈”,没有“拥有”的欲望,清楚知道在胜义中没有所谓的所有物与拥有者,这即是最崇高的慈爱。

“慈”,不说也不会想到“我”,清楚知道“我”只不过是一种错觉。

“慈”,没有选择性与排他性,清楚知道若这么做的话,就会制造出与“慈”本身相反的厌恶、反感与瞋恨。

“慈”,接纳一切众生,不论其大小、远近,在陆地、水里或空中。

“慈”,无私地拥抱一切有情,不仅是对我们有益或让我们欢喜,或带给我们快乐的有情。

“慈”,拥抱一切众生,不论其心是崇高或低下、善或恶。拥抱高贵或良善的众生,是因慈爱自然地流向他们;接纳心低下与邪恶的众生,是因为他们最需要慈爱。许多善良种子已枯死的人们,只因缺少让种子成长的温暖,而让它在缺爱的寒冷世界中死去。

“慈”,纳受一切众生,清楚知道我们都是这期生命中的旅伴,都受制于同样“苦”的定律。

“慈”,并非烧伤、烧焦、折磨人、造成更多伤害的感官之火──它现在突然地燃烧,下一刻即熄灭,留下比以前更深的寒冷与孤寂。

相反地,“慈”像是安慰病人的那温柔又坚实的手,从未改变其同情,没有犹豫,不在意所面对的任何反应。“慈”,安抚人们因苦难与烦恼之火焚烧后所感受到的寒意。

“慈”,为被遗弃在孤寂冰原中的人,在缺爱世界的严寒中颤抖的人,以及因深深的绝望或不断向外求助而内心空虚、枯竭的人,给予他们生命的温暖。

“慈”,即是知道、了解,并随时准备提供帮助的崇高的心与智慧。

“慈”,即是力量,并给予他人力量,是最崇高的爱。

“慈”,佛陀称之为“心的解脱”、“最崇高的美”,是最崇高的爱。

“慈”的究竟显现是什么呢? 向世间开显通往苦灭的道路,一条世尊所指出、亲自走过与完全领悟的道路。(摘自《香光庄严》68期)

◇◇◇◇◇◇◇◇◇◇◇◇◇◇◇◇◇◇◇◇◇◇◇◇◇◇◇◇◇◇◇◇◇◇◇◇◇◇◇◇◇◇◇◇◇◇◇◇◇◇◇◇◇◇◇◇◇◇◇◇◇◇

思想慈心的特质

应该如此思想慈心的高尚特质:“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顾他人利益的人,今世得不到成就,来世得不到快乐。愿意帮助所有众生,但不慈爱自己的人又怎么能证得涅槃呢?如果你愿意统领大众证得非凡的涅槃,就应先祝福众生获得世俗的福利。你应该想:‘单只是空想是不能提供众生福利与快乐的,让我努力去实践。’你应该想:‘我现在支持他们,促进他们的福利,过后他们就会是与我分享佛法的同伴。’你又应该想:‘没有这些众生,我无法累积、达成正觉的必要因素,因为他们正是修持与成就佛性的原因。这些众生是我积德、种无上善根的无比福田。所以,他们是至高的崇敬对象。’你应如此激发那增进众生福利的强烈心愿。为什么应把慈心推广到所有众生呢?因为这是悲心的基础。当一个人以无量心来为众生谋求福利与快乐,要为众生解除痛苦的心愿会因此变得坚强稳固。悲心是成佛的必要因素,是成佛的基础、根源与首领。”
                      (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法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四种崇高的心灵境界──
四梵住的修习
1 2 3 4 5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