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只在嘴巴上用功,从不在内心用功,
即使会讲点法,也不算修行人
提要:
·吃素还要吃素鱼,是放不下吃鱼的瘾吧
·佛陀六年苦行,获得了甚深的禅定
·戒是为禅定作准备,戒在行为上用功,定在心里用功
·佛学研究得再细致,不过成就闻慧,修行修得好不好,要看烦恼断得好不好
·发了脾气又忏悔,忏悔了又发脾气……,这样的修行是空架子
·只在嘴巴上用功,从不在内心用功,即使会讲点法,也不算修行人
吃素还要吃素鱼,是放不下吃鱼的瘾吧
我又想起一个小故事。那一年在福鼎,不知道哪儿请我们去,那么请我们吃饭,把我吓一跳,这么大一个盆子端上来,一条鱼啊!把我吓了一跳,上面还有葱啊。人家跟我说,“老师,你尽管放心吃吧,这是洋芋做的。”为什么把洋芋做成鱼了?我搞不懂啊,是不是洋芋做成了鱼,就好吃一点?修行人居然去动这种脑筋,可能动脑筋的人,他本人就想吃鱼,所谓过过瘾了。
佛陀六年苦行,获得了甚深的禅定
释迦佛六年苦行在干啥?他在练气功啊?要你这么反对啊!当然更不会在山洞里搓麻将。(众笑)他在修禅定!六年苦行,获得了甚深的禅定,所以我们要向释迦佛顶礼,没有这样殊胜的禅定能成佛吗?
戒是为禅定作准备,
戒在行为上用功,定在心里用功
“令欲由戒学进窥心学”,定学就是心学,戒是在行为上修行用功,定是在心里修行用功。“此定道资粮颂,实为津梁”,津梁就是非常重要的桥梁。
佛学研究得再细致,不过成就闻慧,
修行修得好不好,要看烦恼断得好不好
能海上师说:“最近研究佛学者”,“最近”,是指能海上师讲这个法的时候。那么可能离现在有七十年了吧?那个时候研究佛学的人“多尚唯识”,唯识理论性很强,特别是对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讲得非常细致,一般学佛都喜欢研究唯识。“惟成闻慧,偏废思修”,没有好好去思考,也没有好好去修持,即使你佛学研究得这么精,你不过成就一个闻慧呀,口说得微妙不是真正的微妙,所以我经常告诉大家,一个人修行修得好不好?不是看他讲法讲得好不好,而是看他烦恼断得好不好。烦恼,你们觉得不大好理解,那么就说句通俗话:脾气好不好。
发了脾气又忏悔,忏悔了又发脾气……,
这样的修行是空架子
从前我们有个同学,在上海马路上碰到了一个老同学,这个老同学从前也跟我学的,后来嘛到其他地方去学了。我们同学劝她,“你还是到我们这儿去学。”她反过来劝他:“你还是到我们那边去学吧。”这么样谈了几句。从前在我这儿学的,有好几个人也到那边去学了,那么她介绍:“某某人非常用功啊,修金刚萨埵,天天忏悔业障,一个大愿十万,又一个大愿十万,真用功啊,不过这个老同学脾气还是很大。”有什么用啊?就算你修金刚萨埵忏悔法,忏悔起了作用,可你今天又发脾气了,那么说:“又发脾气没关系,我再修。”那么又忏悔,又发脾气了,又忏悔……等到临终的时候,刚刚修完又发脾气了,那么带着脾气走路,下三恶道,这样的修行人是空架子。所以听了法以后要思要修,依教奉行最重要。
只在嘴巴上用功,从不在内心用功,
即使会讲点法,也不算修行人
“旷日累年,不求内心”,就这么样一年一年过去了,从来没有在内心里用过功夫。我再说几句风趣话给你们听听,一个人会说话是好事情,可也不是好事情。好事呢,你会说话,可以讲点法给人家听听,传布佛法要靠语言文字的,文字般若很重要。不好呢,本来不会说话,人倒蛮老实的,一会说话,人变掉了,全是花言巧语。
使我非常难忘的一件事情。从前有个磕巴子,就是个口吃的,到我这儿来,我帮助他消除心理障碍,还教他语言技巧,结果他会说话了。会说话了,你知道他第一件事情干什么?打电话,刚好我在旁边,给我听到了,“我现在会说话了,你赶快给我介绍介绍,约约地方。”要相亲了。我想想,真后悔啊,还是让他不会说话,去当和尚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