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学了教理要亲证,
要亲证就必须要修禅定
提要:
·多讲讲故事,听法就轻松不累
·开悟不等于烦恼断尽,修道就是修断烦恼
·烦恼断尽,生死的重担卸下来了,此时就叫“无学道”
·如果阿罗汉回小向大,那还要继续学菩萨法
·学了教理要亲证,要亲证就必须要修禅定
·我们学的修的都是大般若的法
·佛是在大般若里成佛的,所以《大般若经》又称《佛母经》
多讲讲故事,听法就轻松不累
说到云游四海,我又要讲一个小故事,我也不知道你们嫌不嫌我烦,不过我这么讲也有一个好处吧,这样子就给你们轻松轻松,听法就不累了。你们听我讲法可能不太累吧,有人说:“怎么一会儿两个小时过去了。”
我从前在上海认得一个华侨,他要翻译一本书,他来跟我商量,“日文是我好,中文是你好,我们合作。”我从小就有个脾气,满人心愿,我就说:“好。”但是我去了几天,我就不感兴趣了,我是修行人,搞这一套干什么呢?可是通过这样的接触,咱们就做了好朋友。有一次我到他家去看看他,他跟我说,“我现在拜了一个师父。”我是挺高兴的,我说:“好啊,你师父在哪儿?”“现在他是云游四海。”他又问我,“我想问你观世音是怎么解说?”我说:“观察世间上苦难的音声。”他一听很高兴,“高!”这算高吗?
开悟不等于烦恼断尽,修道就是修断烦恼
所以希望大家开悟了不要云游四海,继续好好修行断烦恼。实在地说:你烦恼并没有断尽,你只是在修道,你修是修什么?修就是断烦恼,断烦恼才叫修行。我常说:断烦恼才叫修行人,不断烦恼不叫修行。我们都发过四宏誓愿的,“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不能违反我们的誓愿。
烦恼断尽,生死的重担卸下来了,
此时就叫“无学道”
修行就是断烦恼,在修道上不断的断烦恼,等到烦恼完全断尽了,你就成功了,所谓“重担已下,生死已了”,生死的重担卸下来了,成功了,不需要再学了。也就是说你大学毕业了,不需要再到大学里去上课了,因为你成功了。所以第五道叫无学道。
如果阿罗汉回小向大,那还要继续学菩萨法
后来佛讲了大乘佛教,那么希望不管你证果的还是没证果的,都要学习大乘佛教。就算你证了果,也希望你回小向大,你还得要学,学什么?学菩萨法。就好比说你高中毕业了,如果你的理想是到高中毕业为止,那么你不需要进学校的课堂了。可是你还想进大学,那你还得到大学里去上课哦,五道这就给大家讲过了。
学了教理要亲证,要亲证就必须要修禅定
修行的主要方法是禅定,我们学了教理我们要亲证。如果你不学教,光是修修修,那是盲修瞎练。如果你教理学得很好,佛法精通,你不去亲证,可惜不可惜?你学了要用上去啊,你学了要实践啊。修行,禅定是主要方法,我们要得到亲证,必须修禅定。
我们学的修的都是大般若的法
“后来大乘佛教又进一步把禅定作为证悟般若理论的方法。”我讲的法都是围绕大般若理论讲的。能海上师不是密教,能海上师一再说,“我们是大般若。”我们学的、修的都是大般若法流,所以现在海内海外都称能海上师是大般若宗的初祖。
佛是在大般若里成佛的,
所以《大般若经》又称《佛母经》
大般若重要不重要?大家都知道六波罗蜜,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最后般若波罗蜜,大般若是最后的圆满,般若波罗蜜后面还有吗?没了,如果还有,就不叫六波罗蜜,应该叫七波罗蜜了。为什么没了?圆满了。《大般若经》又称《佛母经》,佛就是在大般若里成佛的,所以称之为《佛母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