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经富~有多闻者,(一)多学而不骄不欺(二)亲近善知识多闻。 |
善知识自己要广学多闻,还要常去亲近善知识
第六种功德,要“经富”,佛经的知识要非常丰富,所以必须是“有多闻者”。善知识怎么会经富呢?他听佛法要听得多。有两方面,“(一)多学而不骄不欺”,自己能够广学多闻,但是自己学到了,也不傲慢。刚刚进佛门的人差不多都很傲慢,学到了一点,马上就傲慢起来了,那么你将来越学多越傲慢。如果你越学多,能够觉悟过来这就对了,慢慢傲慢就去掉了。所以“不骄不欺”,不要凭自己学到了这么一点点,以自己的所学去傲慢、去欺负别人。
“(二)亲近善知识多闻”,拜的这位师父,要经常去亲近。喜欢多闻,经富是这么来的。
7、觉真~了实义者,知一切法无我,了解真谛,深明般若之理。 |
善知识应能了解深般若
第七种功德,叫“觉真”。“了实义者”,也就是能够“知一切法无我,了解真谛”。般若智慧有真俗二谛,他非但能够了解俗谛,能够懂得一切法义,还能够了解深般若,深般若是真谛,能“深明般若之理”。
善知识讲法要不颠倒,要与三法印相应
第八种功德,“善说”。“不颠倒者”,他讲法不颠倒。比如他讲法希望佛弟子能够接受释迦佛的智慧,将来进入佛之知见,所以他讲:“要学释迦佛的智慧。”这没有颠倒。如果他讲:“大家要学愚。”那颠倒了,那你不能跟他学,因为愚跟智相反。
“与法印相合”,他讲法跟三法印要相应,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论讲哪部经、说哪个法,每句话都要跟三法印相应。
是否是善说,不根据说法人的口才,而根据他讲的法,
议论说法人的口才好不好有罪过
“虽讷口亦是善说”,虽然这位法师口才不太好,“讷口”就是讲起话来迟钝得很,但是是否是善说,不根据口才,要根据他讲出来的法。我们向三宝求忏悔的时候,其中有一句:议论说法人口才好不好。说法是根据法,不根据口才的。所以对说法人的口才,千万不要议论,如果你议论了赶快忏悔,否则有罪过。
比如人家说话说得慢一点,你背后说闲话,这要背因果的。从前一个老和尚念经,老和尚牙齿掉了,有点透风,有个小和尚说闲话,“你念经像狗叫。”老和尚为了挽救他,就说,“你赶快忏悔,我是阿罗汉。”在这之前,谁也不知道老和尚是阿罗汉,他从来不告诉人的,但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他就说了。小和尚吓坏了,连忙求忏悔,总算没有下地狱,可是做了五百世狗。所以口业最要紧。
当师的要完全为了弟子的成就,而不求名利恭敬
“悲深”,你们将来在家的当老师、出家的当法师,老师对学生,出家人对弟子,要悲心很深啊,要完全为了弟子修行成就,完全为了学生将来能够当老师,弘扬佛法。
怎么叫悲深?“不求名利恭敬”,不求名不求利。一有名利心,就不是慈悲心了。
以法卖钱,讲法收钱,这都有罪过
从前有个徒弟向师父求法,师父跟他说,“我从前求法的时候,供养了多少啊!你现在没有供养,想跟我求法?这样吧,一般的法,一个法两百块;高的法,一个法两千块。”这叫卖法了。
拿我来说,我年轻时候学法的时候,没有一位师父向我要过钱,讲法能要钱吗?当年我在福鼎讲法,讲完了,大家都很欢喜,有个出家人来跟我说,“老师,你到我们那儿去讲好吗?”我说,“可以,只要你有请,那边安排、组织好,我就可以去。”“那么老师,请问,你来讲一次法要多少钱啊?”啊?!我说:“讲法还要钱?”“我们那边就是这样,法师讲一次要一万块啊。”真是罪过啊。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恭敬心说法
第十条,“离退”,“于一切时恭敬说者”,这样才是善知识。
不持戒不可依止。持戒缺九暂可依止。
有戒有悲终身依止,有戒无悲短期依止。 |
不持戒不可依止;有戒而无悲心,可短期依止;
有戒有悲心,可终身依止
还有一点要说明,“不持戒不可以依止”,假如他十种功德九种都有,唯独没有持戒的功德,你不能跟他学,更不能依止他。如果他持戒持得很好,但是其余九条的功德很差,你可以暂时依止他。
“有戒有悲,终身依止”,假如这个善知识既有戒,也有悲心,你可以终身依止他。“有戒无悲”,假如这个善知识有戒,可是他没有悲心,“短期依止”,你可以短期地依止他,跟他学,以后可以另外再找。因为他没有悲心,火气太大,弟子实在吃不消,到底是凡夫众生,慢慢会退心的。
今天我把为师的十种功德,已经跟大家交代了。好吧,今天就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