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佛学禅定 > 定学开导
 

定学开导(57-7)(总第426)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10.7.9

四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修行人应修的观境

提要:

  • 佛弟子都是以戒定慧的功德成就佛的断、智、悲三德,以此圆满法、报、化三身的功德

  • 四念处是慧,四正勤是戒,四如意足是定,戒定慧不可分割

  • 外道定无戒亦无慧,有修无想定,福报大生无想天,寿命极长,福报享完,如掉人间,就是白痴

  • 三十七道品的总纲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 四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修行人应修的观境

  • 四正勤即未生恶不生、已生恶令断、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四正勤是行,是修行人要去做的

佛弟子都是以戒定慧的功德成就佛的断、智、悲三德,以此圆满法、报、化三身的功德

“僧皆以戒定慧而成就三德三慧体”。三德,是“以戒德、定德、慧德而成就佛的断德、悲德、智德”。戒定慧是我们应该学的,断智悲是我们应该修的,将来的成就就跟佛一模一样,佛是断德、悲德、智德圆满。“以此圆满法、报、化三身功德”,从断智悲来圆满佛的法身、报身、化身,叫作“法报化三身”。佛有三个身体,首先要成就法身,然后再成就报身、化身。

四念处是慧,四正勤是戒,四如意足是定,戒定慧不可分割

能海上师说:“四念处是慧,四正勤是戒,四如意足是定”,必须要说明戒定慧不能分割,如果一分割,你修禅定不会成就的。你没有戒,一面修禅定一面去干坏事,那个定是邪定了;你没有慧,你将来入定入的什么定啊?入“愚定”,那么越修越愚笨。

外道定无戒亦无慧,有修无想定,福报大生无想天,寿命极长,福报享完,如掉人间,就是白痴

外道就是这么修的,有的外道一天到晚只知道打坐,没有戒没有慧。小时候我住在上海,经常到上海复兴公园去,偶然听到老太太在说,“你要学打坐啊?这很简单,喏,两条腿盘起来,脑子里空空洞洞,什么也不想。”假如这么样入定了,就是无想定。外道修禅定越修越笨,因为他不用脑子的。凡是修禅定,福气都很大,一修禅定,福报就上升,福报大了就升天。无想定你修成功了,就升无想天。

无想天的寿命特别长特别长,也是特别短特别短,怎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寿命特别长,但是他脑子里无想了,就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醒不过来了,等到天福享完了,那么掉下来。

天上掉下来都是这样,如果剩下来的福气太差,那么掉到三恶道。如果福气还保留得好一点,掉到人间。修无想定生无想天的人,掉下来,即使还有点福报做人,这个人是白痴,他不会运用脑子,是傻瓜了。修外道,如果修无想定升到无想天,他们认为境界非常殊胜,所以他们醒不过来的。

三十七道品的总纲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三十七道品特别重要的是前面三个四,哪三个四?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也就是戒定慧。后面是两个五,五根五力,再加七觉支、八正道,加起来三十七。总纲在哪里?总纲在前面三个四。后面都是从这三个四里开出来的。

四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是修行人应修的观境

能海上师说:“四念处是境,四正勤是行”。为什么说四念处是境呢?“四念处”,我们佛弟子修行人,念头要放在这四个地方,叫“四念处”。哪四个地方?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当你作观的时候,那必须有这个境。你观自己身子不清净,以身子不净为境,观别人身子不清净,以别人的身子不清净为境。

四正勤即未生恶不生、已生恶令断、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四正勤是行,是修行人要去做的

“四正勤是行”,四正勤是什么?“未生恶不生”,还没有生起的恶你不要生起来;“已生恶令断”,已经生起来的恶要马上切断;“未生善令生”,还没有生起的善心善事,赶快去做起来;“已生善令增长”,正在生起的善心跟做的善事要不断的增长,这就是四正勤,这就是行,行就是要我们亲自去做一做。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