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佛学禅定 > 定学开导

定学开导(61-2) (总第465)

────────────────────────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10.7.19

没有经过考验的“放得下”,都是假象,往往临终考验的时候就放不下了

提要:

  •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这种习气容易下三恶道

  • 利他中包含了自利,如经常布施,能摄引众生,还能培养布施的好习气,断除贪心

  • 肯布施、帮助别人,能增长慈悲心和智慧

  • 抓到了放不下,不能成就。有人念佛功深,临终却跟阿弥陀佛告假

  • 没有经过考验的“放得下”,都是假象,往往临终考验的时候就放不下了

  • 在家里修“放下”,不是真放下。能真的离开家,才是放得下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这种习气容易下三恶道

众生有个习气,你给他,他就高兴,你问他拿,他就不高兴,这种习气容易下三恶道。饿鬼就是这样,气量非但小,而且妒忌心很大,你给它,它高兴,它不大肯给你的,所谓“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众生就是凭贪瞋痴下三恶道的,贪瞋痴不断尽,三恶道是免不了的。

利他中包含了自利,如经常布施,能摄引众生,还能培养布施的好习气,断除贪心

在自利的基础上,我们修四摄法是利他。四摄法中的布施是偏向于利他,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把众生引进佛门来,让他修出世法,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我们四摄法的利他,实际上包含着自利。有一句话人人都懂,人人都熟悉,“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这句话不错的。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在提高自己,提高自己什么?那个利益可多了,比如我们经常做布施,我们对布施就习惯了,就培养了我们喜欢行善、帮助人、修布施的习气。这种好的习气养成了,反过来说,就把舍不得、小气、悭贪这些极坏的、要造恶业的烦恼习气慢慢的改变了。

肯布施、帮助别人,能增长慈悲心和智慧

还有,你肯布施、肯帮助别人,你的慈悲心就会增长。你在布施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冷静的头脑,能够很理智、能够辨别得清楚:我布施要有好结果,别好心办坏事了,我行布施也要使这个人得到好结果,别因为我的布施反而使这个人得到恶劣的后果了。你经常这样去思考、辨别,你的智慧就增长了。我们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增长悲心和智慧,将来智慧悲心圆满了,就成佛了。

抓到了放不下,不能成就。

有人念佛功深,临终却跟阿弥陀佛告假

还有,我们众生最厉害的习气就是看见东西就抓,抓到了就不肯放,所以形成样样都放不下。样样都放不下,你怎么修行啊?你就是修方便法门,求生西方净土,我看你也去不了,因为你放不下呀。从前能海上师讲经的时候说过这么一件事情,四川有个修行人“念佛功深”,他是修念佛法门的,念佛的功夫很深啊,可是到了临终的时候,他竟然跟阿弥陀佛告假,“我暂时去不了。”这些都是事实啊。

没有经过考验的“放得下”,都是假象,往往临终考验的时候就放不下了

放不下的人怎么去得了呢?你别看他现在念佛念得很好,你别看他现在好像很放得下,你们对这个问题研究过没有?修行要通过闻思修的,思就是要好好思考思考。既然活着的时候看样子挺好,好像什么都放得下,为什么临终的时候他放不下了?因为活着的时候他没有经过考验,临终的时候考验来了,就通不过了。

在家里修“放下”,不是真放下。
能真的离开家,才是放得下

那么活着的时候怎么没经过考验了?你看他这个放得下那个放得下,其实他老婆或者丈夫以及儿女,都是围着他的,他还有一个家,他在家里样样都放得下,假如叫他离开家了,他这个家就放不下了。结果临到考试了,考试不及格。所以修行很不简单的。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