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8)

          ─────────────────────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9

心是能缘,观境是所缘。
能缘于所缘,相续得安住,能生轻安喜乐

提要:
 ·身心轻安即生喜乐,入定所显的境界,才是真实
 ·不懂佛法的人,临终把握不住,因魔鬼皆会变化来作倒引
 ·心是能缘,观境是所缘,能缘于所缘,相续得安住,能生轻安喜乐
 ·修观要眼皮下垂,观鼻是观鼻尖,观心是观念头

身心轻安即生喜乐,
入定所显的境界,才是真实

身心轻安喜乐”,杂念一止住就能得到身心轻安和喜乐。心一安静,身心就两样了。有句话,“心静自然凉”,心不静的时候热得厉害,心一静,自然就会感到凉爽。如果你真正入定了,非但你身心会出现种种殊胜的变化,你观的境界也比你平时眼睛看到的境更为殊胜,更为广大,更为清楚明朗。这种境界不是观出来的,而是显出来,只有在入定的时候它才显得出来。如果没有入定,你出现的境界全是虚妄不实,只有定中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有人根本没入定就说自己看到什么菩萨显现,其实那是妄境,不是真的。更何况是梦里看到,更不能算数了。

不懂佛法的人,临终把握不住,
因魔鬼皆会变化来作倒引

修念佛法门的,如果临终你能一心不乱,你看到的阿弥陀佛是定境里现出来,这是真的;如果没有到一心不乱,这是妄境,是假的。而且魔也会变成佛来哄骗你,你跟他走,结果引你到魔那里去。还有一种俗称倒引鬼,它变化出颠倒的境来引你到极坏的地方去,你想观世音菩萨来迎接,它会变观世音菩萨;你想阿弥陀佛迎接,它会变阿弥陀佛,你辨不清就跟它走了。所以不懂佛法的人临终把握不住啊!

心是能缘,观境是所缘。
能缘于所缘,相续得安住,能生轻安喜乐

再讲讲止观,止,“能缘于所缘,相续得安住。”心叫能缘,观的境叫所缘。你想某一个人,是你的心在想,所以心叫能想,被你想的这个人叫所想。再譬如现在你们观鼻尖,心就是能缘,鼻尖最高的一点,就叫所缘。“相续得安住”,心要缘在你所缘的境上,还要念念相续,一直不断地安住在这个境上,这样就能止住妄念,不要这个念头在这儿,下个念头又跳出去了。“无散乱堪能”,“堪能”就是能做到,你能够缘在这个境上没有散乱,这就叫堪能。不堪能就是缘了一会儿又打妄想了。

生身心轻安”,把妄念止住了,就会出生身心的轻安。“及诸喜乐等”,各种各样的喜乐都会产生。喜指心,乐指身。心理上充满喜悦,身体上有一种极其舒适的乐触。“此轻安喜乐,治心一处生。”这种轻安喜乐是你把散乱的心对治了,心止在一个地方而产生出来的,这是讲止。

修观要眼皮下垂,观鼻是观鼻尖,
观心是观念头

观,我们今天修的观是观鼻观心,所以开头就说“眼下视鼻心”,眼睛往下观自己的鼻尖、心。你在生活里修,比如在客堂里等方丈,那就不必闭上眼睛,可以眼睛稍微垂下一点,看着自己的鼻尖,这样心就会沉一沉。如果大家都闭着眼睛,即使方丈来了也不知道。我主张用心来观想,不要用眼睛看,如果你用眼睛看,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太过分太用力,时间不能太长。眼睛跟脑子有联系的,眼睛太疲劳了,脑子要昏,眼要花的。尤其是不能观整个鼻子,听说外道偷了一点佛教的皮毛,以为以眼观鼻是观整个鼻子,结果有的人观出神经病来。可见外道想学佛可又不肯好好地学,最后全搞错了。还有一种,学了一点佛法,又把自己的东西加进去,弄得牛不像牛,马不像马,所以容易出偏差。

观心是观念头,不是观心脏。心脏不要去管它。我们体内的一切器官,都要让它自然,不要人为干涉。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