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文殊院的管理适合企业吗

 企业家的座谈与辩论(31)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主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二期
 ───────────────────────────────
2006.4.22晚

周欢明:你们都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看事情,有没有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员工不是爱你的钱,他凭劳动的付出来争取他的报酬,他要得到什么东西?一种是关爱,一种是家的感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尊,你有没有去尊重他们,如果你高高在上,觉得员工就是一个生产机器,那就错了。现在员工他不是想钱,他就是想得到尊重。

还有一点,在你员工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是不是很主动地很积极地来关爱他,还是随便去问问,敷衍了事。员工希望你把他当亲人,因为现在员工都是背井离乡的。

把你们的企业跟文殊院的管理方法,我觉得不能相提并论,首先企业是你个人的回收,文殊院是在付出。可能你们听了这话都很不舒服,因为你们作为一个老总,站得很高,中间和塔基你是看不到的。如果你们想了解员工的心声的话,我觉得你们这些大老板放下架子,去跟那些装卸工,最基层的那些人去了解,你们会获益非浅。谢谢!

营员13:我非常同意周欢明的观点,因为坐在那边的都是老总,我们这边是被管理者,(众笑)所以我们两方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企业里面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真的谈不上平等,这是现实问题。你们管理者有没有这个心态:下来,或者说在相对一段时间内做到一个相对的平等,能考虑到下面人所关心、所想的问题,能达到跟下面人真正的心灵上的沟通,我想以后很多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了吧。(众鼓掌)

周欢明:我跟我们老总谈过这个话题,他总觉得他很累,他自认为给员工很多东西,“为什么你们就不听我的,为什么还要走?”一个小小的员工做错了事情,他要亲自去找他,一谈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这个员工下次还敢跟他聊天吗?还会跟他谈心理话吗?(营员:不敢。)他太罗嗦了。所以我跟我们老总提出塔层的管理法:你是老总,你底下有副总,你管理好这个副总就可以了,让副总再去管理经理,你自己也没有那么累,你底下的员工也不觉得那么烦。你这么大的老总,跟他罗嗦半天,他觉得你婆婆妈妈的,慢慢的你这个老总就失去威信了。

营员14:你刚才说要了解下情,要老总深入基层,又说他罗嗦,这话有矛盾啊。

周欢明:我前面说的老板下基层去体察员工的心情,后面说的是小小员工犯了一点错,老板去跟他罗嗦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体察是表示关爱,跟抓他的错这是两码事。

营员15:我觉得这个不在于时间,而在于有效的沟通。如果沟通是有效的,双方都能受益,一两小时都无所谓,关键是有效,这是一。第二,我认为老板要下基层。这在管理中称为走动式管理,也是完全应该的。问题是中层干部在干什么?中层干部非常重要,承上启下。其实老板设立中层干部是为了分忧解难,或者叫分工分忧。我觉得中层干部要充分去体会老板的苦心。老板承受的企业压力是非常重的,老板在跟底下员工做工作,中层干部应该要有羞愧心,因为你工作没做好,老板才会跟底下的人直接面对面去谈。

中层干部非常重要,他是企业里真正的中流砥柱。可是现在老板在往前面冲,蓦然回首中层干部却在原地不动,这是老板的痛苦。这也体现了企业的一种现状。所以说对中层干部的培训,非常重要。就说这些。(众鼓掌)

郑小君:今天是心与心的碰撞,老板我非常理解,员工我也非常非常同情,文殊院管理适合企业吗?我谈谈我的感受啊,

我们在文殊院也算是管理者,但老师会经常抽时间去关心下面的同学,比如中午抽5分钟找同学谈话,其实是逗逗那个同学开心。我们是辅导老师,他们是学生啊,我们有时间接触傅老师,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老师利用这个感情交流的机会,自然会问到一些问题,老师会把这些问题记在心里,然后马上找我们这些领导开会。一发觉我们有做得不好的地方,马上召集全体会议把问题解决。我们的管理马上就起变化,所以是法无定法。我们中间的这些领导起先也是很难受的,我们原来做的一切都是劳而无功,还把下面的同学得罪了。但是被老师这么一扭,我就转过来了,我觉得是我不对,我做得不好,对不起那个同学,我应该提升自己。那个同学被老师说了,他心里也摆平了。他也高兴,我也高兴,皆大欢喜。

所以员工要理解老板的苦,老板拼死拼活的,为了公司能发展,能运转,确实很辛苦。我在管理学生当中,也是拼死拼活的,我也很辛苦。老板也要理解员工,多去关心他们,员工并不仅仅是需要钱。你给他一点关心,教他一点智慧,让他非常愿意跟你靠近,非常愿意为你工作。比如说,我觉得给傅老师干事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傅老师叫我干什么事,我马上就去干。我觉得傅老师讲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我好,为大众好,他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讲的。你们的立场有可能是站在企业营赢利上的,观点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老师可以做到一呼百应,我觉得这是老师教育我们最成功的地方,也是我们很愿意为佛教做贡献的原因。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