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道以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
实际并非究竟,是他们没有办法冲破
提要:
◆ 外道以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实际并非究竟,是他们没有办法
冲破
◆ 知识分子听闻佛法后,常加入了个人的凡夫知见去思考,那就不能很好地
接受如来的法了
◆ 把人写的书以及邪师的邪见串在一起来思考。在圆满法里找漏洞,也就
离开了圆满
◆ 释迦太子能对“非想非非想”问个为什么,如果盲目崇拜一个对问题
看不清的师,会把你一起拖下去
◆ 通过分析,一切明白就叫慧眼,恭敬也有愚痴与智慧的区别,强盗徒弟
对师也恭敬,可是警察看见强盗就抓
外道以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
实际并非究竟,是他们没有办法冲破
“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还告诉他怎么修法,要“离种种想,而达非想非非想为究竟”,释迦太子一研究,到非想非非想也了不脱生死。要了生死,要修灭受想定,在达到非想非非想时不能停留,要冲破非想非非想。一停留,就很危险,因为那是个极妙的境界!外道都是迷于这种境界,以为最高最圆满,实际上他们没办法冲破。
知识分子听闻佛法后,常加入了个人的凡夫知见去思考,
那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如来的法了
释迦太子通过自己研究判断,所谓独立思考。我这里又要插几句,知识分子常有这个毛病,一听就懂,一用就错。有人一听我这样讲,想想对啊,结果用错了地方,以后听到善知识讲如来的正法,他也说:我要思考思考,看你讲的对不对。也就等于对佛法有怀疑,结果他的思考加入了个人的凡夫知见,那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如来的法了。
把人写的书以及邪师的邪见串在一起来思考。
在圆满法里找漏洞,也就离开了圆满
释迦太子当年的智慧已经超过他老师,有的问题老师都搞不清楚,还是释迦太子解答给他听。国王在王耕节去耕种,看见释迦太子修禅定能腾空。他也不执着太子的身份,也不执着皇宫的富豪,也不执着家庭,他在菩提树下成道、智慧圆满而成如来。你如要独立思考,应该要照如来的法去思考,不能根据你东听西听,听来的旁门邪道说的话、或者凡夫的自我知见,或者把人写的书里种种不圆满的法,串在一起来思考,那就错了。在圆满的法里找漏洞,就离开了圆满,这就是愚人的傲慢。
再比如说,一个大善知识,他能很虚心来听你讲法,当然他很容易听出你讲的对不对,很容易听出你讲法的水平,因为他的智慧超过你嘛。释迦太子当时的智慧水平已经超过了那些外道,所以他能够思考出外道这些法对不对。
释迦太子能对“非想非非想”问个为什么,
如果盲目崇拜一个对问题看不清的师,会把你一起拖下去
他对外道的非想非非想是怎么想的:非想非非想是有我还是没有我?如果有我,我有知还是无知?无知就是没脑子的,等于傻瓜。假如我是无知,那岂不同木头石头一样;假如到了非想非非想有我,我也有知,无论知道什么,心里就有攀缘。释迦佛就从这个路线去想,这样的思考就是科学态度,科学就要问一个为什么。可是现在末法时期的佛弟子样样都不问为什么,盲目崇拜,恭敬是好的,盲目崇拜就是迷信了。假如师父是瞎子,或者眼睛看不清楚,你紧拉师父的手,跟在后面,那么师父眼睛不方便掉下去,把你也拖下去。
通过分析,一切明白就叫慧眼,恭敬也有愚痴与智慧的区别,
强盗徒弟对师也恭敬,可是警察看见强盗就抓
对一切明明白白就叫慧眼,你一辈子什么都不明白,一辈子也出不了慧眼。阿罗汉是慧眼,因为他观空成就,通过观,他对事物分析再分析,分析到后来,原来样样没有,所以叫慧眼。你也不分析研究,也不了解,也不区别,一味地盲从崇拜,恭敬人也得有愚痴跟智慧的区别啊!强盗的徒弟对师父也挺恭敬的,可是警察看见强盗就要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