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佛学禅定 > 虚空观开示

虚空观开示(17-4)(总第90)

────────────────

傅味琴 讲于2001年6月19日

感情要建立在三宝身上,不要建立在个别人身上

提要:

  • 感情要建立在三宝身上,不要建立在个别人身上

  • 弘扬正法就要跟谤法的言行对着干

  • 慈悲、宽大,是等待他醒悟,不等于不纠正错误

  • 引导众生不要法、不学法,就违反了三皈依戒

  • 佛弟子谤法、反对释迦佛,就成了魔

  • 口念“佛道无上誓愿成”,心里却不想成佛,岂不是口是心非

感情要建立在三宝身上,不要建立在个别人身上

你们同学,有的已经来了两三个月了吧,听法也听得多了,如果你们今天对我傅老师这种精神面貌,还有点不适应的话,那么冷静地好好想一想,我老师讲这些话,为了谁?还不是为了法?还不是为了娑婆世界众生?我没有错,你感觉到有一点听不进去,那岂不是你错了吗?感情要建立在释迦佛身上,感情要建立在法身上,感情要建立在清净的僧宝团体身上,可不能建立在你“小我”的“某某人怎么说,某某师父怎么说”上。

弘扬正法就要跟谤法的言行对着干

我现在非常忙碌,有许多理想不能完成。我从前说过,以后总有一个时候,咱们要组织一些人,专门去研究、讨论,如何去揭露这些对正法不利的言论、行动,要对这些谤法的话大加批判。一个要弘扬正法,一个要谤法,两方面能够合得起来吗?只有一个办法,对着干!

慈悲、宽大,是等待他醒悟,不等于不纠正错误

世间上也是这样,宽大只是对于能够醒悟、改正缺点的人;如果对他宽大了,他不醒悟,不改正缺点,一直坚持错误到底,你也不抓,还是宽大下去,那么监狱就不需要了。同样的道理,佛教讲慈悲,这是等待这个人醒悟;如果说他不醒悟,一直干下去,当然要把道理讲讲清楚,哪可以让他蒙混过关?

引导众生不要法、不学法,就违反了三皈依戒

我们再来看看,最根本的三皈依,要发皈依愿,其中一条,“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没有能力深入经藏,也不见得说你背了什么罪过,你做到有功,做不到没有过错,至少你要学,随你的力量学,能学多少算多少;你不学就不对了,就违反了嘛。

非但你自己要发这个愿,还要“愿一切众生”,你要去引导他们,走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的路。那你怎么去引导人家走“只要一句,样样不要”的路?“三藏十二部跟我们没有关系”,这算什么话?跟三皈依符合得起来吗?那不是反过来教育了吗?现在多少人对这种话还盲目崇拜,心中这方面的偶像始终倒不下去。

佛弟子谤法、反对释迦佛,就成了魔

你个人不想学倒算了,你更不应该谤法,释迦佛的弟子绝不应该反对释迦佛,这才是正当的道理。反过来说一句,如果出现反对释迦佛的话的人,这是谁?当然是天魔波旬,因为他发过愿的。

佛道无上誓愿成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口念“佛道无上誓愿成”,心里却不想成佛,岂不是口是心非

底下再讲“佛道无上誓愿成”,发誓愿一定要成佛。有些人天天在念,心里却在反对这句话:末法众生还想成佛了?嘴巴跟心连不起来的,嘴巴里边讲“佛道无上誓愿成”,心里边讲:“啊呀,说说罢了,哪有这回事?”这不是口是心非?说:“这是我听师父说的,我是听某某大法师说的。”你的师父、你的大法师教育你口是心非?对名的崇拜、对高帽子的崇拜、对挤了一大群人的地方崇拜,最容易使人上当。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