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教故事

盲人摸象 大萨他婆 

白象和狮子 比舍佉

锄头贤人的故事 八风吹不动

无尽灯 优波离 佛陀问病

三皈依 愚路尊者 还重吗?

一杯牛奶 金刚三昧定 

难陀出家 周利槃陀的故事

五官争功 天下第一傻瓜

一碗馄饨 目犍连救母

故事选读 地藏菩萨的故事

故事与典故 长老偈

上一页

   
 
阿含经故事选 (101)

庄春江编著

099 证初果的天帝释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游化,住在王舍城东边、庵婆罗村北边的毗陀山因陀娑罗窟中。

这天,天帝释想起了佛陀,发现佛陀正住在因陀娑罗窟中,就邀集了一群三十三天的天众,一同去见佛陀。一群天众就这样来到了毗陀山,毗陀山因诸天众的群集,而发出了异常的光亮,附近村落的民众不明所以,以为发生了火烧山,十分恐惧。

天帝释怕打扰佛陀的清修,不敢贸然前往佛陀安住的山洞,就先派遣他的乐神“般遮翼”先去通报。乐神来到了山洞外面,弹唱一首加入赞叹佛、法、僧伽的情歌,想取悦佛陀,同时也作为通报。佛陀知道乐神的来意,表示愿意见天帝释以及诸天众,于是,天帝释与诸天众就鱼贯地进入山洞,一一向佛陀问讯顶礼。

天帝释闲话过去托其它天众礼敬佛陀的情谊后,佛陀就将话题引入,请天帝释就心中的疑惑发问。

天帝释问道:

“是什么原因,致使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罗剎以及其它众生,心中虽然希望能和谐安详,没有敌对怨仇、刀杖相向,无瞋恨心地过日子,然而实际上却都作不到呢?”

佛陀说:“是啊,帝释!那是因为众生贪嫉、悭吝的缘故。”

“是啊,世尊!是啊,善逝!是啊,大仙人!您说的很对,您的回答解除了我先前的疑惑。但众生为何会嫉悭呢?怎样才能无嫉无悭呢?”

“帝释!嫉悭是因为爱憎而起,以爱憎为源。有爱憎时,就有嫉悭,当爱憎灭时,嫉悭就消失了。”

“确实是这样啊,世尊!但众生的爱憎心又是怎样生起来的呢?根源在哪里?怎样才能灭除呢?”

“帝释!爱憎是因为有欲望,以欲望为源。有欲望时,就有爱憎,当欲望灭时,爱憎就消失了。”

“确实是这样啊,世尊!但众生的欲望又是怎样生起来的呢?根源在哪里?怎样才能灭除呢?”

“帝释!欲望是来自于忆想怀念,以忆想怀念为源。有忆想怀念时,就有欲望,当忆想怀念灭时,欲望就消失了。”

“确实是这样啊,世尊!但众生的忆想怀念又是怎样生起来的呢?根源在哪里?怎样才能灭除呢?”

“帝释!忆想怀念是因为颠倒妄想,以颠倒妄想为源。当众生胡思妄想时,就会生起忆想怀念,当不再胡思妄想时,忆想怀念就消失了。所以,如果不胡思妄想,就不会忆想怀念;不忆想怀念,就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不会有爱憎;没有爱憎,就不会嫉悭;不会嫉悭,那么一切众生就不会互相伤害了。”

接着,天帝释又进一步问,用什么方法才能灭除众生的胡思妄想?佛陀教导说,应当对自己的喜、忧、舍;意念、语言、行为与需求保持清明不乱,远离于那些会产生不良后果的,多做那些能增长善法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认识境界时也一样,应当注意诸根律仪,清楚什么应当远离,什么应当亲近。

经过佛陀这一番解答,天帝释解决了心中的疑问,不再迷惑犹豫了,于是有感而发地告诉佛陀说:

“世尊!爱欲真是众生的病啊!就像致命的肿瘤,也像箭、像刺一样令众生痛苦不安。爱欲牵引着众生往生,生起种种不同的果报。世尊!上面的疑惑,我曾经请问了许多其它外道、沙门、婆罗门,但都不得要领,直到听闻了世尊的教导才明了。这个疑惑已经困扰我很久了,就像一支箭插在我的身上一样令我不安,今天世尊已为我拔除这疑惑之箭了。”

于是,天帝释向佛陀说出这个困惑的原委。原来,三十三天的天众,也一直是期盼着佛陀的出世,但因为找不到佛陀,所以又得过且过,尽情欢乐的过日子,直到有一天,一位有大威德的天子竟然命终了,带给天帝释极大的震撼:一想到自己也会有这天,不禁毛骨悚然,对自己纵情五欲欢乐的生活,生起了忧戚。于是,只要看到在幽静处禅坐的修行人,便以为是佛陀出现了而前往拜见请教,直到遇见释迦牟尼佛,才得到解决,所以显得十分欢喜。

“帝释!你以前也曾经这样欢喜过吗?”佛陀问。

“世尊!以前在率领三十三天众大败阿修罗众,战果丰硕时,也曾经这样的欢喜过。但是,那是靠刀杖获得的,间杂着许多结怨、斗争、憎恨与嫉妒,今天的欢喜不一样了,不但完全没有这一些,还可以让我通达觉悟,趣向解脱与涅槃。”

最后,天帝释在佛陀面前说:我今天已经证得初果,愿当证得二果阿那含。而同行的诸天众,也有许多和天帝释一样,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证入初果。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一三四释问经》、《长阿含第一四释提桓因问经》、《长部第二一帝释所问经》。

二、三十三天,《中阿含第一三四释问经》、《长部第二一帝释所问经》作“忉利天”。三十三天是义译,忉利天是梵文音译的略称,印度传说此为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相传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命终后来生此天,佛陀曾在僧团成立后第七年夏天,在此安居为母说法(参看故事〈谁先见佛陀〉)。

三、乐神,音译为乾闼婆,在佛教,被归列为“天龙八部”之一,是天帝释属下负责演奏音乐之神。相传他们以香为食,身上也散发出香味,所以也称为寻香神、香神、香音神、乐神、执乐天。“般遮翼”为音译,《中阿含》、《长部》义译作“五结”、“五髻”。乐神以弹唱一首加入赞叹佛、法、僧伽的情歌取悦佛陀,竟也得到佛陀的赞美,与原始佛教展现的“非乐”、“离欲”风貌格格不入,是《长阿含》的一项独特内容。

四、印度传说阿修罗众原先是住在须弥山顶的,被天帝释所领导的三十三天众赶下海去,须弥山从此成了三十三天的国度,但此后三十三天众与阿修罗众就战争不断,双方都没有好日子过,应验了佛陀“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的教说(参看故事〈战争与胜负〉)。

五、“嫉悭是因为爱憎而起,以爱憎为源。”爱与憎,表面上看起来是不相同的两回事,但实际上是相同性质的,在我见、我执的指挥下,合意的,就有贪爱,不合意的,就有憎恨、忧愁。

六、本则故事中,又见佛陀“诸根律仪”的教导,但没有详细的说明。“诸根律仪”,即是“六根律仪”,也就是“六触入处律仪”:遇到合意的,不起贪爱黏着,遇到不合意的,“不畏、不恶、不嫌、不恚”,参考故事〈萦发目揵连的参访〉。

七、在本则故事中,天帝释不断地向佛陀追问:“什么原因?”“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这正是佛法“四圣谛”中,“集谛”与“道谛”的探索。这样一再地追问,正是彻底解决疑惑的必要过程。只有从多质疑中,才能真正地完成“断疑”,而具备了证初果的条件。佛陀对天帝释的追问没有回避,也没有以“只要‘信’就好”来回答,正是佛教理性的性格展现。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