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径中径又径》
13岁那年,十分疼爱隆莲的外公去世了。
隆莲觉得外公真的是积劳成疾,累死的。他担任的工作太多了,学校里的,佛教会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社会工作。加之他的书法很棒(至今乌尤寺有一座石碑上,还刻有他写的“旷怡亭记”四个字,和由他撰写的碑文),因此来求字的人也很多。他总是尽可能的有求必应。在隆莲的记忆中,外公常常是夜半才能入睡,早上又要起来工作。
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加上儿子去世所郁积在心中的悲痛,外公常常是愁眉紧锁,有时早上一起床就发脾气。母亲和姨妈背地里笑他发的是“眼屎疯”,意即眼屎还在就发脾气。但无论他怎样发火,她们都忍受着。尤其是外婆,从来不去顶撞他。她心里明白他发火不是真的冲自己,他是心情不好,是累的。
现在外公去世了,想到他一生的辛劳和不顺,大家都非常难过。外婆只能一遍遍地合十祈祷,一根根地在佛像前点燃香火,祈求菩萨保佑他来世能过上好日子。
外公留下了大量的书籍,其中有许多是佛学书。大人们因忙于后事和悲伤,顾不上整理这些书。隆莲就独自一人悄悄地钻进了书房,为外公整理。
就在整理过程中,她忽然看到一本书的名字非常有趣,叫《径中径又径》。起先她以为是什么小说,就翻开来读。
“浮生若梦,一切皆空。人皆知之,亦能言之,而终日营求靡已,曾不醒悟,大率以为死后即化。又或以为死即复生,不足为虑。……其苦无涯。欲脱离此苦,舍净土奚归耶。将起其信,先破其迷。”
在这样一种心境中,她一读,竟读了进去。
原来这是一本佛学书,具体地说,是净土宗的入门书。为晚清人张师诚所著。它告诉人们,学佛是有捷径的,只要你悟到了其中的真谛,很快就能入门。虽然语句不算深奥,但对一个13岁的小姑娘来说,肯定是枯燥的。但隆莲却读得津津有味,一直到母亲来叫她吃饭,她才从书中抬起头来。
从此,她就走进了曲径通幽的佛学之路。在这曲折的道路上,整整走了一生。
就是从那一天起,隆莲决心将佛教作为自己终生学习探索的目标,“我一定要把佛学学出个所以然来。”她心中暗暗下了决心。
为了表示自己的信仰和虔诚,她从此开始吃长素。她是从5岁起随外婆吃素的。但那时候还是吃的“花斋”。即逢三、逢九、逢十五等佛教日才吃。从13岁起,她就开始吃长素了,即天天吃,顿顿吃,一直延续到70多年后的今天。
说有慧根也好,说命定也好,隆莲法师的确是从很小的时候,一步步地向佛门走近的。她和许多出家人不太一样,既不是由于生活困难寻找出路,也不是遭受了什么人生打击而遁世。她是真正地缘于喜欢和信仰。
作者:隆莲法师,有个问题我想冒昧地问一下。
隆莲:你尽管问。
作者:您年轻的时候很有才华,家庭条件虽说不上很富有,却也不错,为什么没有结婚?
隆莲:这个问题很简单,我觉得婚姻是苦事,不想结婚。
作者:?
隆莲:那时候我觉得世上最好的男人,不过就是我们家里的三个男人:爷爷、外公和父亲。他们正直善良,有文化修养,也有责任心。可他们一样要“欺负”女人。我的奶奶、外婆和母亲,都是识文断字的女人,可一旦嫁了人,连张写字的桌子都没有。我不想步她们的后尘。
作者:那你的父母亲能同意?
隆莲:我的父亲比较通达。起初他也为我张罗,后来见我都不同意,就没再勉强我。我母亲嘛,在家里没地位,只好依着父亲。
作者:那您一直是一个人生活,有没有感到寂寞?
隆莲:结婚就不寂寞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