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19)

 

 

 

 

裘山山

隆莲法师传  
 

诗的末段说:“少年好高论,颇有济时心”,所谓“济时”,就是要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结语是充满期盼的嗟叹:“谁率孙子道,畅达于无垠。”这些诗句都充分表达了她从少年时代起,就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具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隆莲早期所产生的佛教中悲天悯人思想的萌芽。

可惜那时的她,只是个柔弱的书生气十足的闺中女子,改变国家命运的事对她来说很遥远。她只好在叹息之后,将头埋向书本,期望从浩繁的书海中,找到一条通向理想的路。

隆莲将那本《径中径又径》细细读完之后,对佛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她除了继续在外公的书里寻找佛教方面的书看之外,还央求爹爹再给她买一些佛经书。

父亲的心情很矛盾。他是个接受新学教育的人,一方面觉得不应当干涉女儿爱好,何况他自己也信仰佛教;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女儿太入迷,以至于把学佛作为终生事业。他还是希望她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或者文学家。按当时女儿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对学习的那种天然喜爱,应当是没问题的。

因此他除了给女儿买回一些佛教经书外,也为她买了一些古典小说名著和其他书籍,以及唐诗宋词等。

母亲不赞成她读小说,认为那是闲书,读来无益。父亲却很通达,认为开卷有益。古人认为一个人要干成大事业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那个时代对一个女子来说,行万里路似乎不大可能,那么就读万卷书吧。

父亲的思想一直很开明,到底是从新学校出来的学人。这对隆莲及其弟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自己的知识系统虽是在中国古典文学熏陶之下形成的,但他却颇能接受新思想,也能从西学中吸取营养。因此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显得很开放。他很早就给子女订阅了《儿童世界》。有一回从江南考察回来,还买了一架留声机,让孩子们学注音字母。这在当时都是比较少见的。

为了让孩子们拓展视野,他还从极有限的薪水中省出钱来,买了一部 《大英百科全书》和 《少年百科全书》,以及郑振铎编写的《文学大纲》。这些书打开了隆莲和弟妹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他还专门为女儿订了《妇女杂志》。除此外,还订阅了商务印书馆的《东方杂志》和《小说月报》等。这些杂志让闭门书斋的女儿对现实的社会也增进了了解。如果说隆莲在成年后思想比较开放比较进步,都是与父亲所给予她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分不开的。

广泛的阅读,使隆莲的知识水平和文学修养都提高很快。14岁起,她开始吟诗作词。平生的第一首诗,是关于佛学的。这对隆莲来说,确乎有着特殊的寓意。诗中表达了她对佛教的最初感受:一种舒畅通达的快感。她觉得她在其中找到了她所期望达到的平和心境。可惜的是这首诗没能保存下来,我们今天已无法见到。

良好的学习环境、父亲的指导和她自己好学的天性,使少女时的隆莲几乎足不出户,学习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内容。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才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女才子吧。

跟牧师夫人学习英语

父亲见女儿如此聪颖好学,怕她总是呆在家里影响了前程,就想让她进正规学校去读书学习。他身为省督学,对各个学校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觉得女儿可以直接去考成都女师。

那个时候考中学就考三样,中、英、算。即语文,英语,算术。

语文和算术,隆莲经过指点和自学,已经没有问题了。但英语就有些不好办了。这毕竟是一门活生生的语言,仅靠看书是学不好的,家里也没人会英语。

这时隆莲从报上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办了一个英语的函授学校,便报名参加了函授学习。一年后,她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和基本的单词量,又报名参加了美国维斯康新大学函授部的学习。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