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24)

 

 

 

 

裘山山

隆莲法师传  
 

还有一点,隆莲的父亲也想到了,那就是到省城后,可为儿女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受教育的条件,和施展才华的环境。

总之为了这一切,隆莲的父亲就欣然地同意了这位杜秘书长的建议:去省城。

这样,在1931年春天,隆莲的父亲就带着全家从乐山来到了省城。当时隆莲的大姨妈已经嫁给了洪雅县的一位士绅,离开了乐山,而大妹也已经在乐山结婚成家了。他们在成都的西御街,租了一个小院落,住了下来。

这是隆莲第一次上成都,她与成都的缘分从此就结下了。

作者苏东坡是您的老乡,他的诗、词、文、赋样样都行,还精于书、画、医学,您年轻时学了那么多学问,是不是受了他的影响呢?

隆莲可以这么说吧,我很佩服他。但我不能和他比,我是这个(比了一下小指头)。

作者我从你的诗里看出,你青年时代一直很关心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可以说经常处于忧国忧民的心境之中,那你想过参加革命吗?

隆莲没有。我连自己的命运都把握不住,还敢去革别人的命?

作者可是从你的一些文章中看出,你对治理国家有着许多精辟的见解和清醒的认识。

隆莲见解归见解,那都是纸上谈兵。真要去实践去做,都是很不容易的。我年轻时只是个书生。

第三章 扬名省城

当我随着隆莲法师的人生足迹走进她的青年时代时,我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隆莲法师是一位男性的话,她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在仕途上有很大作为的人。因为她不仅有过人的智慧和广博的学问,她还有深刻的思想和忧国忧民的心肠。她并没有因为信佛而躲进书斋远离人间,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闻不问。她的思想和学识,在当时已远远超过了许多同时代的男人。

但由于是女性,在那个时代根本不可能从政。她父亲也好,她本人也好,从没把从政作为她的人生目标。她父亲当时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她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一定贡献、同时又能得到社会尊重的文人。

而她自己,虽然为了顺从父亲也作了种种努力,却始终没有放弃少年时就埋下的心愿:潜心佛学,研究佛教。

于是,青年时代种种光耀夺目的经历,在隆莲,都仅仅只成了人生主旋律中的一段段插曲。

在女中任教

1931年,隆莲随父亲第一次来到四川的省会成都。

父亲被介绍到省政府教育厅当秘书。之后他通过他的一位当时在成都县当县长的同学,将女儿隆莲介绍到成都县女中,做了一名老师,教授数学。这一方面是为了让女儿学以致用,发挥其才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她分担一下家庭的经济重担。

当时隆莲22岁。

也许是出身在世代教书人家的缘故,血液中好像有着天然的教书先生的因子。她一站上讲台就非常自如,将枯燥的数学讲得十分有趣,让从来没接触过数学的女学生们入了迷。那些比她小不了多少的学生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们的这位数学老师,是个从没进过学堂的老师。

讲课之余,父亲还让她和大弟一起,去跟随他当年的老师、四川文化名人刘豫波先生学习诗词和水墨画。应当说隆莲学习诗词创作最直接的老师就是刘豫波先生。隆莲和弟弟称他为刘太老师。刘太老师也是一位佛教徒,他的祖父刘止唐是大儒,通儒、佛、道,认为三教同源。还自创一宗派,称为刘门。其一生著作等身。刘太老师最擅长古诗,亦喜欢作画,其中又以画兰最为出色。他的字体就是兰草体。

隆莲从他学诗,又学了画。直到晚年,她还能作兰草画。

在女中时期,隆莲更进一步地接近佛教。她认识了几位信仰佛教的女老师。其中一位寡言少语的廖老师特别令隆莲心仪。后来她得知,这位廖老师和其他几位女老师,都是四川著名的佛学者刘洙源先生的弟子。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