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37)
       

 

隆 莲


 

 

 

 

 

裘山山

 

 
 

她把这些讲给杨汇川听,杨汇川仍无法理解。她们之间相隔的,已不仅仅是庙门了。

不要说是杨汇川,就是与隆莲一起住进爱道堂的纪翰云,最终也因无法忍受清苦的生活而离开了。她收拾行装回了川北南充老家。在那里行医,直到解放初去世。

告别父母

隆莲出家后不久,1941年深秋,父母来信说,家里要为外婆安葬,希望她能回去。外婆是年初去世的,按当地的习惯,要在家中摆放数月才能下葬。隆莲和外婆的感情很深,自然想回去参加安葬仪式。但她想到自己刚刚做了出家人,不知师父能否同意。

没想到昌圆老法师听说此事后,催促她尽快回去。

原来老法师另有一层意思,他是想看看隆莲的父母到底同不同意她出家。这样再决定是否为她正式授戒。

在佛教的仪轨中,出家和正式受戒是不同的。出家仅仅是个简单的手续,表明师父收下了你。但要真正成为一个僧人,还须进行隆重的受戒仪式。隆莲当时虽然已经皈依了三宝,但如果没有举行受戒仪式的话,还不能算正式的出家人。

可隆莲已把自己作为一个出家人来要求了,一切都用佛教中的仪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佛门中的一项规矩是,年轻尼僧不能独行。隆莲就请爱道堂的能潜师陪她一起回乐山。

那时他们家为逃避空袭,已搬到了乡下一个叫做井坝的地方。

傍晚,隆莲和能潜师一起进了家门。

在此之前,父母虽然已经知道女儿出家了,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当女儿以如此陌生的样子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感到有些难以适应。尤其是老母亲,忍不住一个人躲到房间里暗自垂泪。她不是不愿女儿学佛,她自己就是个佛教徒,只是一想到女儿从此要过苦日子了,一颗慈母之心不能不感到难过。

隆莲来到母亲身边,安慰道:妈妈,我这不是挺好吗?我一直想安安心心地学佛,现在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你该为我高兴啊。至于生活上的苦,我完全能够忍受,你不必担忧。

母亲含泪点头。她知道女儿的心思已不可能改变了。她是30多岁的人了,有权决定自己的一生。老人不再说什么了。

对隆莲来说,为外婆奔丧,反而更坚定了她“要把佛学学出个所以然来”的决心。当她和能潜师一起,每天跪在外婆的灵柩前为老人家念经时,想到外婆从小对她的影响,想到像外婆这样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最终仍没实现她的愿望,心中更加明了一个想法,学佛,是不能有功利目的的。

在家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隆莲在能潜师的带领下,向父母举行告别仪式。此时的告别已不同于往日了,它是真正的走出家门的告别。“出家”二字在这一刻显示出了它最纯粹的意义,意味着这位年轻的僧尼不再拥有自己的家,不再能侍奉父母。

隆莲一一跪拜,望着年迈的父母,想到自己不能再孝顺他们,心中百感交集。好在她还有许多个弟弟。在向弟弟们告别时,她一再嘱托他们要好好照顾父母双亲,多替自己尽一份孝道。

从乐山回到成都后,隆莲即对昌圆老法师说,我的父母同意了,我愿意正式受戒。

“送纯姐入戒”

对于一些重要的经历来说,一年等于很多年。1941年对隆莲来说,即是她此生最重要的年代之一。在这一年,她住进了此后一直伴随她的爱道堂,在这一年,她失去了心目中的“第一好人”外婆,在这一年,她真正地告别了父母,走进佛门。

1941年年底,成都文殊院举行了隆重的受戒仪式。

隆莲的师父昌圆法师是省佛教会的会长,她的两位引礼师亦是有名的大和尚:文殊院的方丈佛如法师和尧光寺的方丈定超法师。因此其仪式可谓相当隆重。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