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65)
       

 

隆 莲


 

 

 

 

 

裘山山

 

 

学院的副院长宽霖和尚,教务长遍能和尚都亲自到校来讲过佛学课,但毕竟年事已高,自身的工作也很繁忙无法再来;竺霞和尚和唯贤和尚,曾专门从重庆赶来为学生们上课,但很短暂。路途太远,往来讲课实在不便。

原学院教务主任、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著名的佛学居士贾题韬先生,上任时就已经是76岁高龄了,仍兼了两门佛学专业的课,遗憾的是老先生已在两年前去世了。

现在能够上佛学专业课的,除了学院培养出来的少数研究生,就只有隆莲法师本人了。

隆莲法师一个人要上中级班和专修班的佛学课,每周讲课在12节以上,工作量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她已是88岁的老人了,我真为她感到忧虑。我问她为何不多留几个学生当老师?她说原因很复杂,主要是各地都缺人材,学生一毕业,都急着把她们要回去派用场,学院很难从中留下师资。

下一步怎么办呢?我问。

我现在还能讲,就先坚持着吧。隆莲法师回答说。

可喜的学生们

好在尼众佛学院的学生们,没有辜负隆莲法师所花费的巨大心血和劳动,没有辜负老教师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在学院这块清净安宁的园地中努力学习,认真持戒修行,茁壮成长。

学院从佛教事业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管理,二是教学,三是研究。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后,最起码也要成为寺庙中的管理人才。所以学生们不仅要学佛学知识,学文化知识,学外语,还要学许多具体管理方法,比如如何举行法事,如何登记帐目等等。负责教授汉语的游老先生,还专门为此编写了一本《佛寺应用文常体浅例》。

从第一届学生毕业到现在,学院已送走毕业生四届,有一百六十人左右。除继续读研究生的之外,其余的学生回到各地的寺庙后,都深受当地领导和佛教界老前辈的器重与赞扬,认为“尼众佛学院的学生,学风好,道风也好”。许多人担任了庙内的执事、当家、副当家、知客等,还有的当了专职的佛学老师。有的被选为省青联委员、有的当选为市人民代表,有的当选为市政协委员,还有的担任了市佛协的理事,总之起到了骨干的作用。

办比丘尼学校就如同开荒,一切都要从头做起,没有前车可鉴。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取得这样的成就,隆莲法师总算没有白费心血,她的脸上绽出欣慰的笑容。

她常常对她的学生们说:“我们这一代人已是强弩之末,要不了十几年就会消逝,而弘扬如来家业的重担就落在了你们的身上,要勇于承担啊!”

寥寥数语,既表达了隆莲法师深深的忧虑,又表达了她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学生们牢记在心,努力向上,积极精进。

1992年5月,上海的《新民晚报》连续10天刊登了“佛家弟子如是说”的专栏文章,其中有三篇文章的作者,系尼众佛学院的毕业生,她们是分回到上海沉香阁的三名比丘尼。学生的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其中一位叫圣缘的,专门写了她在尼众佛学院所度过的4年学习生活,紧张而又愉快:

“早晨4时,一阵钟声划破夜空,将同学们从熟睡中唤醒,一天的生活就开始了,近两个小时的早课毕,就是早餐。七时左右,校园中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八时开始上课。中午同学们鱼贯而行进入五观堂(斋堂),过堂用斋。午饭后,休息半小时。有些勤奋的同学利用这段时间练字学画。下午两时上课,直到月印中天之时,一阵铃声,晚自习结束,一天的生活也就结束了。”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和修行,毕业生中涌现出了许多出色的比丘尼,她们是佛教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最早毕业的如意,一直留在校内,现在担任教务主任并讲课。年轻的她,还是省佛协的副秘书长。职务不低呢。研究生本提、顺灵、弘永,也都在校内讲佛学课。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