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典故与成语】(17)
 

【佛经典故】

叩髑髅知生处

《五分律》卷二十载耆域能叩髑髅而知其生处,佛示一髑髅令叩之,三叩而不知,佛言此为罗汉髑髅,无有生处。又《增一阿含经》卷二十载鹿头梵志叩阿罗汉髑髅不见生断往来的故事。

金口

对佛的口舌之美称。谓佛身相金色,或其口业如金刚坚固不坏,称“金刚口”,略称金口。常言佛经乃“金口所宣”。佛之言语,称为“金言”。

甘露

梵文Amrta(阿密哩多)的意译。为印度传说的诸天之食及长生不死药。常用以喻佛法。 (摘自《新编佛教辞典》陈兵编著)

◇◇◇◇◇◇◇◇◇◇◇◇◇◇◇◇◇◇◇◇◇◇◇◇◇◇◇◇◇◇◇◇◇◇◇◇◇◇◇◇◇◇

【佛教成语】

无事不登三宝殿

古代印度的各教派出家人,一般都在人迹罕至的树林里面修行,原始佛教的比丘们也不例外。因此,最早的佛教僧园,叫做“阿兰若”,又译作“阿练若”、“阿兰若迦”等,意译为“丛林”、“寂静处”、“空闲处”、“远离处”、“无诤处”、“空家”等,指远离村落的树林中寂静的空地。《大智度论》里面说:“僧聚处得名丛林。”有了“竹林精舍”和“祇园精舍”以后,一部分僧人开始迁入屋舍,佛教僧园才有了“伽蓝”之称,意思是“僧众所居住的园林”,梵汉并举可以译作“僧园”或“僧院”,就是后来汉地人所说的佛教寺院。

供养佛像的佛殿,是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由于佛、法、僧“三宝”是构成佛教的三个要素,所以“三宝殿”成为佛殿的代称。

印度佛教的寺院,以佛塔为中心,围绕佛塔建造佛殿和僧房。汉地早期佛寺的平面布局,仿照印度佛教的样式,结合汉地沿中轴线布置主要建筑的传统,佛塔与佛殿并重,在佛塔后面建造佛殿。隋唐时代,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布局形式,设置中轴线,以佛殿为佛寺的主体建筑,形成了院落式的格局,佛塔常建造在佛寺旁边,另成“塔院”。

在汉地佛教信徒的心目中,“三宝殿”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不能随意出出入入。成语“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产生的,用来比喻没有事情不会上门。
                       

不看僧面看佛面

在佛、法、僧“三宝”之中,“佛宝”居于为首的位置,因此又有“大宝”之称,最初指创立了佛教的释迦牟尼佛,后来泛指三世十方的一切佛。“僧”,又译作“僧加”、“僧企那”等,意译为“众”、“合”、“和合众”、“法众”等,梵汉并举可以译作“和合僧”,是“众多比丘和合一处”的意思,最初指释迦牟尼所建立的佛教僧团,后来泛指一切信奉和弘传佛教教法的僧众。

由于“佛”是佛教的信仰目标,而“僧”是佛教的信仰徒众,所以汉地有“不看僧面看佛面”的说法,用来比喻请看在第三者的情面上,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摘自《佛教成语》朱瑞玟编著) 

◇◇◇◇◇◇◇◇◇◇◇◇◇◇◇◇◇◇◇◇◇◇◇◇◇◇◇◇◇◇◇◇◇◇◇◇◇◇◇◇◇◇
【古代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

东汉初年,大将耿弇奉命去平定地方豪强张步的叛乱。交战中,耿弇不小心腿部中了一箭,他咬咬牙,挥刀砍断箭杆,冲入敌阵继续战斗。第二天,部将劝耿弇停战养伤,被他拒绝了,在耿弇的激励下,众将士经过又一天苦战,终于打败了张步。皇帝刘秀看望耿弇时说:“耿将军,你胜利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释义】志:志向、志气;竟:终于。有志气的人,事情终能成功。含褒义。

【例 句】他终于考上了研究生,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呀!
                     (摘自《成语故事园》谢永光编)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