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典故与成语】(21)
 

【佛经典故】

和香丸

以各种香末和为一丸,喻佛法众味皆具,不可割裂,一法中即具其余一切法。见《首楞严三昧经》等。

众圣点记

据《历代三宝记》《开元释教录》载,释迦灭度后,优波离结集律藏讫,于其年七月十五日夏安居之后,以香花供养律藏,于律后记一点。从此成为定制,年年供养记点。南朝齐永明六年(488),来华的印僧僧伽跋陀罗译《善见毗婆沙律》为汉文,于永明七年(489)夏安居结束后依制供养律藏,记点,到这年共得九百七十五点。此称“众圣点记”。据此,则释迦卒年应为前四百八十五年。 (摘自《新编佛教辞典》陈兵编著)

 

◇◇◇◇◇◇◇◇◇◇◇◇◇◇◇◇◇◇◇◇◇◇◇◇◇◇◇◇◇◇◇◇◇◇◇◇◇◇◇◇◇◇

【佛教成语】

聚沙成塔 聚沙之塔

“塔”是一种佛教建筑。最早的塔,是用土石堆叠起来埋葬释迦牟尼遗体骨烬的坟墓。

“塔”,在梵文中叫做“浮图”、“浮屠”,是“聚集”、“高显”的意思——把土石聚集成堆,即“坟”、“冢”。

后来,塔的作用扩大了:不仅为佛舍利建塔,还在一些佛教重地建立纪念性的塔;不仅为释迦牟尼建塔,还为其他高僧建塔;不仅在塔中收藏舍利,还收藏头发、衣物、佛像、经卷等等 。其中,有舍利的叫做“塔”,没有舍利的叫做“支提”。

到了阿育王统治时期,古印度的建塔活动达到了空前的高潮。

阿育王(?—公元前232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公元前268—公元前232年)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本来是一个暴虐嗜杀的国王,但是,在征服羯陵伽国的大屠杀(杀死10万人、俘虏15万人)之后,他放弃了战争政策,宣布皈依佛教,“以法胜,是为最胜”,要依靠佛法的力量来征服世界。他立佛教为国教,巡礼佛迹,广建塔寺,起立佛柱,把大量土地捐赠给佛寺;他向全国推荐七部佛经,并向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派遣传教团;为了肃清“外道”的影响,他还倡导了重新确认佛教教义的规模宏大的集会。阿育王对于佛教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被后世佛教信徒尊为“护法大王”,史书上称他为“印度的佛教皇帝”。

在阿育王执政时期,“孔雀王朝”统领的八万四千个小邦国,国国都建造佛塔,以至于出现了《法华经·方便品》里所描述的局面:“乃至童子戏,聚沙成佛塔。”——甚至连小孩子们做游戏,都用沙子堆积佛塔。

阿育王统治时期所建造的大量佛塔中,以“桑奇大塔”和“八大灵塔”最为著名。

作为一条成语,“聚沙成塔”不是对于儿童游戏的描述,也不是对于建塔高潮的记录,而是对于“积少成多”这一道理的极为形象的比喻——把沙子一粒一粒地聚积起来,可以建成高大的佛塔。

“聚沙之塔”,则比喻积少而成的规模可观的事物。(摘自《佛教成语》朱瑞玟)

◇◇◇◇◇◇◇◇◇◇◇◇◇◇◇◇◇◇◇◇◇◇◇◇◇◇◇◇◇◇◇◇◇◇◇◇◇◇◇◇◇◇
【古代成语】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听说隐居在隆中茅庐里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就带着关、张二人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他们白跑了一趟。过了几天,刘备又去拜访,但诸葛亮仍不在家。直到第三次去,刘备才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见刘备十分诚恳,就答应出山相助,从此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释义】顾:拜访;茅庐:茅草房。原意为三次到茅屋来拜访,比喻真诚地一再邀请或求教。

【例句】为了请出远近闻名的老太极家吴老,体委主任三顾茅庐,终于感动了吴老。(摘自《成语故事园》谢永光编)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