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成语】
指点迷津
“集谛”,又译作“习谛”,是探究造成世俗诸苦的原因的理论。《杂集论》卷6里说:由于这个理论“集起生死苦”,所以叫做“集谛”。
原始佛教认为:造成世俗诸苦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激忿”和“愚痴”。释迦牟尼认为这三者“通摄三界一切烦恼,能害众生,犹如毒蛇毒龙”,把它们比喻为“三毒”。正是由于“三毒”的危害,使众生沉沦于生死轮回的“迷津”之中而不能自拔;而进入了生死轮回,就要经受与生俱来的各种苦。
“迷津”,是一个佛教名词。“津”,指渡口;“迷津”,是使人迷妄的渡口,佛教用来比喻迷妄的境界。《红楼梦》第5回中,对“迷津”做过这样形象的描述:“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行,迎面一条黑溪阻路”,“深有万丈,遥亘千里”,“迷津内响如雷声,有许多夜叉海鬼”,真是一个令人十分恐怖的地方!
原始佛教的“集谛”理论的要旨,就在于使众生认识陷于迷妄境界的原因,努力修行,克服“贪欲”、“激忿”和“愚痴”,跳出生死轮回。这个要旨,就是《<大唐西域记>序》里面所说的“启妙觉于迷津”,即“指点迷津”。
作为一条成语,“指点迷津”用来比喻:指出迷惑不解之处或错误之所在。
这条成语又叫“指破迷津”。(摘自《佛教成语》朱瑞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