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当下的法】(5)

 

              (摘自《回到当下》葛斯汀著 法园译 周/插图)

与生命相约

【法】一行禅师

《上座比丘经》与《胜妙独处经》③

“诸比丘,云何念过去耶?有人如是思惟,此色过去如是,此受过去如是,此想过去如是,此行过去如是,此识过去如是,若思惟是事,心执著于是,不肯放舍,是事属过去,当下不复在,若如是行者,是人念过去。”“诸比丘,云何不念过去?有人如是思惟,此色过去如是,此受过去如是,此想过去如是,此行过去如是,此识过去如是,若思惟是事,心不乐于是,亦不住于是,是事属过去,当下不复在,若如是行者,是不念过去。”“诸比丘,云何愿未来耶?有人如是思惟,此色未来如何,此受未来如何,此想未来如何,此行未来如何,此识未来如何,若思惟是事,心中不放舍,白日梦想之,是事属未来,未来尚未至,若如是行者,是人愿未来。”“诸比丘,云何不愿未来?有人如是思惟,此色未来如何,此受未来如何,此想未来如何,此行未来如何,此识未来如何,若思惟是事,心不住于是,亦不作妄想,是事属未来,未来尚未至,若如是行者,是不愿未来。”

不把生气带到梦中

佛法有个核心教导,就是“活在当下”、“不攀缘过去”、“不攀缘未来”。这个教导显示着生命的实况,大珠慧海禅师说:“吃时不肯吃,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一颗心多么不安份啊!所以,练习能够专心吃饭、安心睡觉,是禅门弟子的重要功课。

学佛修行的人,可以学着做一个功课:平日若生气或有委屈,上床前就要把它们化解掉!也许,还不能做到非常专心、心无罣碍地睡觉,睡前,不要把生气带到梦中!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因为死亡与睡眠实在很相似,如果常生气,带着生气的心去睡觉,万一在睡眠中一觉不起,那是很糟糕的,就等于把今生的生气带到下辈子去了。养成了这样的业习,你可能就成为一个很容易生气的人。因此,我们要在当下练习──不把生气带到梦中。(摘自《嘉义新雨》第38期 明法比丘)

 

活在当下 ②

小孩子最美妙的一点,就是他们会完全沉浸于现在的片刻里。不论画画、筑沙堡或从事任何活动,他们都能做到全神贯注。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学会了同时思考或担心好几件事情。过去的烦恼、未来的忧虑,全都挤到现在,使我们生活惨淡、效率低下。我们还学会了把快乐延后享受,因为我们往往认为未来的情况会比现在好。

一位85岁的老人,将不久于人世,他写下了下面一段文字,给我们以深深地启迪:

如果我能重活这一生,我要尝试犯更多的错误。我不会那么刻意追求完美。我要多休息,随遇而安,我处世不会像这次那么精明。其实,世间值得去斤斤计较的事少得可怜。

如果一切能重来,我要在春天赤足走到户外,在深秋整夜不眠。我要多坐几趟旋转木马,多看几次日出,跟更多的儿童玩耍,只要人生能够重来,我要到更多不曾到过的地方去。 (摘自《文摘报》2006.7.13 吴维库)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