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22)           
 

六合同春

中国古代所指的“六合”为天、地,及东、西、南、北四方。

图案借象征长寿不老的鹿、鹤同“六合”谐音,并与桐树一起组成一幅寓意普天之下,太平盛世的吉祥画。(摘自《佛学通讯》2007年第1期)

 

浅谈佛教和平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今日的中国佛教寺院里,僧侣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晨钟暮鼓声中为芸芸众生祈求和平,希望他们都能远离灾难,生活在团结、和平的环境中,早日离苦得乐。每天在用斋之前,佛弟子们也都不忘为世上一切的众生祈福消灾,祝愿他们身心安乐、六时吉祥。礼佛、坐禅、拜忏、念佛等日常佛事,无一不体现了佛教是和平的宗教。在众多的佛事法会上,我们也总能听到佛教徒们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安乐的声音。可以说,我们的修行,都只为了一个和平、和谐的目的,正如朝暮课诵上的偈文所说:“三途八难俱离苦,四恩三有尽沾恩,国界安宁兵革销,风调雨顺民安乐……”

所以说,不论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古代还是现代、释迦世尊还是一般佛教徒,佛教无不以和平作为自己行事处世的原则,并以自己的修行实践,为人间播下了和平、和谐的种子。(摘自《广东佛教》2005.2 宏满著)

 佛陀的思想对当时印度社会的启示

第一节 佛陀的政治思想 ⑥

4、柔软,非粗犷语:经文说:“如此众生所犯王法,但应呵责不合余治;应知其过,正说不隐,善说苦言。”这是针对罪犯只治其犯罪之事实,而不做人身的攻击;换句话说,犯罪是要治罪的,但不能因其犯罪,就施以违背人权的待遇。

5、慈心,非嗔心:佛典在说明这五种治罪原则之前,特别强调说:“行法行王,若欲治彼恶行众生,先起慈心,智慧观察,思维五法,然后当治。”其中最先提到“先起慈心”,又在五种治罪原则的最后,再度具体化地被提出来。经文说:“断此罪过,除却断命;不得割截手脚眼耳鼻舌;依于大慈大悲之心,听系闭牢狱,枷锁打缚,种种呵责,夺取资生,驱摈他方,为令改悔;非常恶心,舍此众生。”这是说,即使不得已而治罪,也不应该有死刑或严刑拷打的情形发生,而应发起大慈大悲之心,感化罪犯,令他悔改。对这一条,以多于前四条佛典里特别数十倍的文字来说,君主不应以严刑峻罚来治理国家,而基于佛教“不杀生”的教义,更应废除“断命”的死刑。
                    (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和谐世界,从心做起

因而,和谐世界,就必须要从我做起,从心立本。以下从佛教清净心的表现形式浅说和谐世界的内容,就正于大家。

一、以四摄法和谐人我

经历了人间的冷漠,体味了世间的孤独,就知道佛教四摄法(布施、同事、爱语、利行)的可贵。我们每天都要静思,有多少饱受灾难的人无家可归,有多少贫穷的孩子无法上学,有多少身受重病的患者没有钱医治,有多少儿童和老人需要人间的关爱和关怀……所以我们需要慷慨地布施。

我们每天都要静思,年轻的一代们总是乐于在网上聊天,向遥远的、未知的、蒙上面纱的陌生者“奉献”时间,然而,却不肯向邻居微笑,向街坊问好。年轻的一代总是拨通电话、编写信息,向不可捉摸、缥缈迷蒙的友谊发送诚挚,却不肯向一个办公室里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给以真诚。

由此,我们才知道“同事摄”那种和光同尘的可贵。

是的,颐指气使会把领导们送上象牙塔。促膝谈心、悉心倾诉、诚恳交流,适时赞叹别人的优点,这样的“爱语摄”才会使大家其乐融融。

以方便善巧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利行摄”也会让大众欢喜愉悦。

                 (摘自《法音》2006年第3期 明生法师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