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环保思想
⑨
济群法师
观在市场经济的准则下,企业的成功在于能否制造商机,商业的繁荣在于能否带动消费。这一切,使我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节俭是祖先们千百年来倡导的美德,但在今天,我们轻易地丢弃了这个传统。仅仅是几年的时间,我们甚至习惯了一次性消费。过去的人,一生也许都用不了几双筷子,但一次性筷子的推广,使我们的消耗超出了祖先的几百甚至几千倍。是的,我们已经有了支持这种消费的财力,但我们是否也有支持这种消费的资源呢?还有那些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的饭盒、一次性的杯子、一次性的宾馆用品……生活固然是多了点便利,但地球却多了难以承载的垃圾。据说,在卫星照片上,这样的白色垃圾已经和长城一样醒目了。如果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那么只能是文明的耻辱。
生活观念的改变还表现在对时尚潮流的追逐。每年甚至每季度都会推出的流行时装,使服装仅仅因为款式过时就被我们舍弃。即使是耐用的电子产品,同样在以惊人的速度更新换代。我们已经有了彩电,我们的电脑也还可以继续使用,但既然厂家推出了更新的型号,为什么就不能换一个?为什么就一定要像从前那样物尽其用?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已然成了现代人的消费口号。需要指责的只是商家吗?事实上,我们的消费观也在决定着商家的投资取向,彼此的关系是相互的。
佛法认为,任何行为都需要有因和缘的推动,两者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市场导向其实只是一种外缘,是一种鼓动消费的增上缘,但关键因素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懂得惜福,如果我们不是那样喜新厌旧,不是那样积极响应商家推出的每一款新品,市场的需求就不会那么大,对资源的消耗就不会那么快,制造的垃圾也就不会那么多。
如果我们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自然人,基本的衣食住行实在所需无多。但如果我们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现代人,一个走在时尚前列的现代人,那么我们的需求就会永无止境,对自然的消耗也会永无止境。所以,人类要改变生存环境,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观念,回归到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的需要越多,付出的也就越多。科技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但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正相反,现代人普遍都感觉活得很累,在竞争的压力下不堪重负。我们不仅累了自己,更累了哺育我们的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