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心不广大,对人易起分别心
提要:
■ 悲心不广大,对人易起分别心
■ 事情搞糟了,也是缺乏对众生的慈悲心
■ 浪费三宝财物,也是悲心不广的表现
■ 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是缺乏自我转变的能力
悲心不广大,对人易起分别心
如果对人悲心不广大,对跟自己合得来的人很有悲心,对于疏远的人悲心就小了,对于讨厌的人根本没有悲心,那你即使修行修了一辈子,也仍然老样子。这种光听法不修就叫数食不饱,哪怕你听得很多,不起什么作用,要吃下去才解决问题呀。就好比供养众生时,一定要使众生欢喜才起作用。
事情搞糟了,也是缺乏对众生的慈悲心
对一切事对一切物也都要有悲心,事情干得不好,这也不是悲心,因为引起了麻烦会牵涉很多人,人家还要帮你返工。你对东西不爱护,这也是没有悲心啊,说“东西又不是有情,怎么悲心到无情身上去了?”东西是无情,可是东西是人用的,你不爱护好,你自己也麻烦,也给别人添麻烦了。例如这只锅子还可以用几天,由于你不爱护,今天就把它打破了,影响到很多人吃不到饭。说得面广一点,破坏生态,也是影响了对众生的慈悲,这种人肯定既没有悲心也没有智慧。
浪费三宝财物,也是悲心不广的表现
有人在房间里工作,他一个人开了两盏日光灯。假如本来有三个人工作,前两个人走了,日光灯不知道关,最后这个人看到两盏日光灯没关,也好像没看见,浪费三宝财物会影响大众修行,这也是没有悲心。
习气太重,脑子就不灵活,环境改变了,也不知道自己改变一下。在福鼎时,居士有供养。到了这里,这儿的环境竟然不能使你们脑子转变一下,这儿是坐吃山空啊,你偏要按照自己的习气办,影响了别人的利益,不闹矛盾才怪呢。所以,大家还得艰苦一点。由此可知周围的环境,包括事,包括物都跟我们每个人有密切的联系。
我一辈子干事情都是稳扎稳打的,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不干的,不像许多人莽撞,为什么人们喜欢莽撞呢?确实有给他莽撞成功的。我就不莽撞,因为也有莽撞得头破血流的。我来办这个佛学苑,我可以维持佛学苑日常的开支,盖房子还得借款。又如开化文殊院也在建设,有人就主张要配备得像样一点,好比唐诗里有句话,“葡萄美酒夜光杯”,喜欢喝酒的人要讲究酒杯,建寺院也要讲究一只香炉。买一只香炉三千元,用水泥砌一只,三百元也用不着。企业家大老板用钱不在乎,如今环境变了,你的做法也得改变一下,修行人转变不过来,修行怎么能快呢?不根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只顾眼前不看长远,这就是钝根。利根人在转的方面,他非常灵活,修行就是修个转嘛。
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是缺乏自我转变的能力
你们从世俗的环境来到这个修行的环境,总感觉样样不适应,原因就是你不会转变呀,你转变一下就适应了嘛。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管得太严了。制度是帮你快快提高,制度严了,那你为什么不跟着转变呢?好比说:“你别帮助我提高太快了。你好心叫我快快成佛,我在三恶道里还没有呆够呢。”又好比医生规定这个人不能喝酒,可是他转变不过来,家里人不许他喝,他就说:“我从前喝得这么多,现在我稍微喝点总没有关系,叫我一点也不喝这个要求也太高了,你管我也管得太严了。”这就是愚痴无知,自己害自己。
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医生说:“如果你再喝酒,再中风就没得救了。”这个人非但不转变,他去拿酒,家属想拉住他,他还动瞋恨心,一下把家属的手打开,一面喝一面说“我宁愿死”。这就是对管得太严有意见的众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