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陀的话】(10)           

 佛陀语录 (10)

人 品

二十、自己应挣出泥窟,同象一样的,自己挣出泥窟。

注:象在饮水时,须预防不要跌入泥窟,如跌入时,又急急挣出。人对于色、声、香、味、触这些很似泥窟的东西,要预防不要跌入,如果失足跌入,自己亦要快快挣出。

二十一、要自己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自己苦恼。

注:保护,是保护自己的身体无病、保护不受灾难、保护不要做坏事。如果不这样保护,一定生出许多苦恼。 (摘自《佛陀语录》黄仁堪译)

法藏碎金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大般涅槃经》尔时释提桓因,自变其身,作罗刹像,形甚可畏,下至雪山,去其不远,而便立住。……宣过去佛所说半偈: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说是半偈已,便住其前,所现形貌,甚可怖畏,顾眄遍视,观于四方。是苦行者,闻是半偈,心生欢喜。……即便前至是罗刹所,作如是言:善哉大士!汝于何处得是过去离怖畏者所说半偈?大士,复于何处,而得如是半如意珠?大士,是半偈义,乃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之正道也。……说是偈竟,我当终身为汝弟子。罗刹答言:汝智太过,但自爱身,都不见念今我定为饥苦所逼,实不能说。……我复语言:汝但具足说是半偈,我闻偈已,当以此身奉施供养。大士,我设命终,如此之身,无所复用,当为虎狼鵄枭雕鹫之所啖食,然后不得一毫之福。我今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不坚身,以易坚身。……唯愿和尚为我说其余半偈,令得具足。罗刹即说: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善男子:我舍身时,复作是言:愿令一切悭惜之人,悉来见我舍离此身;若有少施起贡高者,亦令得见我为一偈,舍此身命,如弃草木。(圣行品第七之四)

                     (摘自《法藏碎金》徐恒志辑录)

【阅经录片】经 录 片阅 经 录 片阅 经 录 片

            利养坏人善法

《增壹阿含》卷五: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重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利养之报,断入人皮;以断皮,便断肉;以断肉,便断骨;以断骨,便彻髓。诸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利养甚重。若未生利养心,便不生;已生求令灭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又卷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为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若修罗陀比丘不贪利养者,终不于法中舍三法衣而作居家。修罗陀比丘大作阿练若行:到时乞食,一处一坐,或正中食,树下露坐,乐闲居之处,著五衲衣,或持三衣,或乐冢间,勤身苦行,行此头陀。是时修罗陀比丘常受蒲呼国王供养,以百味之食,日来给与,尔时彼比丘意染此食,渐舍阿练若行……尽舍此已,去三法衣,还为白衣;屠牛杀生,不可称计,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诸比丘!以此方便,知利养甚重,令人不得至无上真正之道。若未生利养心,制令不生;已生求方便使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利养之害既如上述,然则境界现前时,应如何对治呢?佛有明诲:“比丘,汝等当观诸行无常、观兴衰法、观无欲、观舍离、观灭、观断……”(《中阿含》卷三十)

                     (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佛陀的格言

陈柏达居士选译

              一、宁静

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四、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五、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