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陀的话】(15)           

  佛陀语录 (15)

不放逸品

三一、贤人,一定赞美不放逸。

注:佛和众贤人都赞美不放逸、不大意、不粗心的人。因为不放逸才会成功,会得到现在的利益和得到下一世的利益。

三二、贤者,一定悦乐不放逸。

注:贤者,是一个有智识、聪慧的人。他知道放逸、大意、粗心的害处,亦知道不放逸、不大意、不粗心的好处。所以,他就很喜欢悦乐不放逸、不大意、不粗心,做一个不放逸、不大意、不粗心的人。(摘自《佛陀语录》黄仁堪译)

法藏碎金

持戒门

当制五根,勿令放逸

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堕于坑埳。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佛遗教经》)
                       (摘自《法藏碎金》徐恒志辑录)

佛为伽罗摩人所说经(节译)

              后觉

我这样听到。有一次世尊和很多僧众旅行经过拘尸罗国境,到了伽罗摩人的一个市镇,克沙普佗。伽罗摩人听到释迦族的出家王子,尊敬的乔答摩来到了克沙普佗。他们想,乔答摩的吉祥的名声到处都知道,他是一位“阿罗汉,正遍知,明行足,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样的阿罗汉,实在值得见一见。

①此经出自南传大藏经增一阿含第一卷,是根据锡兰索马比丘英译本。经中尚有关于息灭贪瞋痴,发四无量心等文,从略未译。
   佛为伽罗摩人所说经(伽罗摩经)特以鼓励自由探讨著名。破除迷执、顽固、盲信主义和教条主义是这部经教导的主旨。

②拘尸罗国,今印度波罗奈城约一百英里地方。

③伽罗摩Kalama,是古印度一个民族。
                        (摘自《现代佛学》1958.8)

*阅经录片*

以不受胎,则灭生老病死

《增壹阿含》卷二十六:(五百释女拒与流离王苟合,被兀手足著深坑中)……是时五百释女同归称唤如来名号:“如来于此生,亦从此间出家学道,而后成佛,然佛今日永不见忆,遭此苦恼,受此毒痛,世尊何故而不见忆?”尔时世尊以天耳清彻,闻诸释女称怨向佛。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尽来,共观迦毗罗越,及看诸亲命终。”……

是时世尊渐与诸女说微妙法。所谓:“诸法皆当离散,会有别离。诸女当知:此五盛阴皆当受此苦痛诸恼,坠五趣中。夫受五阴之身,必当受此行报;以有行报,便当受胎;已受胎分,复当受苦乐之报。设当无五盛阴者,便不复受形;若不受形,则无有生;以无有生,则无有老;以无有老,则无有病;以无有病,则无有死;以无有死,则无合会别离之恼。是故,诸女!当念此五阴成败之变。所以然者?以知五阴,则知五欲;以知五欲,则知爱法;以知爱法,则知染著之法。知此众事已,则不复受胎,以不受胎,则无生、老、病、死……”尔时诸女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佛陀的格言

四、洞察

二十、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

二一、不要被任何报导、传统、或流言所左右。

二二、不要轻信别人的道听途说,不要相信谣言,不要绝对信赖一般书籍。

二三、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二四、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智者应该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陈柏达居士选译)

大吉祥经

267.“苦行,梵行,洞悉圣谛,实现涅槃,这是最高的吉祥。

268.“思想不因接触世事而动摇,摆脱忧愁,不染尘垢,安稳宁静,这是最高的吉祥。

269.“做到这些的人,无论在哪儿都不可战胜,无论去哪儿都安全,他们的吉祥是最高的。”(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