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陀的话】(32)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法句经
       
     (Dhammapada)

      第二:不放逸品

  22 明了这道理,
    不放逸的智者乐于精进、乐于圣界。
   (摘自《南传白话法句经》敬法比丘译)

法藏碎金

持戒门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五酤洒戒) 《梵网经菩萨戒本》(摘自《法藏碎金》徐恒志辑录)

戒行经

324. 凭什么戒行,凭什么行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才能真正确立自己,达到至高目的?

325. 他应该尊敬长者,不妒忌,懂得按时拜见老师,抓住机会讨论正法,专心聆听精妙言辞。

326. 他应该按时拜见老师,驱除愚执,举止谦恭,记住事义、正法、自制和梵行,并付之实践。

327. 他应该以正法为乐园,喜欢正法,坚守正法,精通正法,不散布玷污正法的言论,在至理妙言指引下生活。 (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佛陀的格言

十、待人

六九、待人热诚,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着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七○、情感是由过去的缘分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如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

七一、为了追求快乐,而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便会受到怨恨的困扰,而无法摆脱怨恨。(陈柏达居士选译)

*阅经录片*

看破,放下,自在

“当正观察眼(耳、鼻、舌、身、意)无常”是看破;“正观故生厌,生厌故离喜离贪”是放下;“离喜贪故,我说心正解脱”是自在。佛法不涉玄妙——一言以蔽之;破除众生的认六尘缘影为心!

上述观察眼等无常故生厌,生厌故离喜贪,离喜贪故解脱;观苦、观空、观无我、观不净等等一样能生厌,乃至解脱。在行者自择。 (完)
                       (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与谁为伍

※ 本无过失者,与恶人为伍,会被人怀疑行恶,名誉也因此受损。

  一个人受朋友与领导者影响,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变得与他们一般样。

  被跟随者与跟随者相似,被触动者与触动者相似。

  一支涂了毒药的箭,触动了未涂毒药的箭,结果全被沾染了毒药。

  正直者不愿被污染,不与愚人为伍。

  若将腐鱼片串于“孤沙”草上,那草迅速染上臭味,与愚者相伴,结果也是一样。

  若将乳香包于普通叶子,那叶子亦迅速染上香味,与智者相伴,结果也是一样。

  谨记叶子之例,并了解其结果,人应与智者为伍,绝不与愚者为伴。

※ 智者不与心怀恶念和妒意者为友,亦不与幸灾乐祸者为伍,真的,与恶者交往是罪恶的。

  智者,应与满怀信心、和蔼、聪慧者为友,亦与知识渊博者为伍,真的,与善者交往是幸福的。(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法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