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法句经 (Dhammapada)
23 他持续地修禅(止观), 持恒者得以体验解脱:至上的涅槃。 (注:念有三种,即:与善心、果报心、唯作心相应的念,但绝不会有与不善心相应的念。不放逸即是指与善心相应的念心所。) (摘自《南传白话法句经》敬法比丘译)
法藏碎金
持戒门
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六说四众过戒)《梵网经菩萨戒本》(摘自《法藏碎金》徐恒志辑录)
戒行经 ②
328. 他应该抛弃嘲笑、噜嗦、悲叹、卑劣、欺骗、虚伪、贪婪、骄傲、抱怨、粗鲁、堕落和愚痴,摆脱迷妄,思想坚定。
329. 妙语是理解的精华,理解的知识是禅定的精华,一个粗疏懈怠的人,他的理解力和知识都不会增长。
330. 那些人热爱圣贤宣示的正法,他们言语、思想和行为无与伦比,他们达到平静、温顺和禅定,获得知识和理解力的精华。(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佛陀的格言
十、待人
七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不论其贫富或贵贱。
七三、探视病人应使患者充满希望和快乐。
七四、人们爱戴忠于真理,态度良好,言而有信,对职位负责的人。 (陈柏达居士选译)
五阴(蕴)略释 ①
《杂阿含》卷第六、时有侍者比丘名曰罗陀,白佛言:“世尊!所谓众生者,云何名为众生?”佛告罗陀:“于色染著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著缠绵,名曰众生。”
此意颇同于常见的“法身流转六道名曰众生”说法。五阴极易离,何以故?五阴性离,非五阴系缚众生,而是众生妄起五阴,妄与五阴为伍。 (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增强自己的耐性
要增强自己的耐性,一个人应如此思想:“没有耐性的人今世苦恼,所造的业导致来世也苦恼。”他应想:“虽然这痛苦是因为他人的错误行为所引起,受苦的却是我的肉身,使我感觉痛苦的却是我自己。他应想:这痛苦能消除我的业障。”又应想:“如果没有做错者,我又如何锻炼耐性以达至圆满呢?”他还应想:“现在他虽是个做错者,以前也许曾是我的恩人。”他应想:“他是一个做错者同时也是一个恩人,因为通过他,我才能锻炼耐性。”他又应想:“众生就有如我的子女,谁会因儿女的过失而大发雷霆?”又应想:“他冒犯我可能是因为我有一些过错,我应努力纠正。” (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