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陀的话】(95)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法句经
(Dhammapada)

      
第六:智者品

86 然而,依照善说之法实行的人,
  能够到达彼岸,
  越渡了极难越渡的死界。

(注:死界是指生死轮回,亦即娑婆世界。)

(摘自《南传白话法句经》敬法比丘译)

※※※※※※※※※※※※※※※※※※※※※※※※※※※※※※※※※※※※※※※※※

◆法藏碎金◆

般 若 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摘自《法藏碎金》徐恒志辑录)

◎◎◎◎◎◎◎◎◎◎◎◎◎◎◎◎◎◎◎◎◎◎◎◎◎◎◎◎◎◎◎◎◎◎◎◎◎◎◎◎◎

断除欲望

婆罗门优那问阿难尊者:“到沙门乔达摩门下修行的目的何在?”

“是为了断除欲望。”

“有能断除欲望的途径或修习方法吗?”

“是有这么一个途径──即要通过非凡的欲望、精力、思维、思考、定力与精进。”

“若真是如此,阿难尊者,这不成了无尽止的差事吗?因为以一个欲望来断除另一个欲望是不可能的事。”

“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任由你回答。你来这公园之前,可曾有要来的欲望、精力、思维、思考呢?到达之后,这些欲望、精力、思维、思考是否随即消失呢?”

“是的。”

“同样的,一个断除了烦恼的人,在他证得觉悟的那一刻,想证得觉悟的那股欲望、精力、思维与思考等都立即消失。”(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

◎◎◎◎◎◎◎◎◎◎◎◎◎◎◎◎◎◎◎◎◎◎◎◎◎◎◎◎◎◎◎◎◎◎◎◎◎◎◎◎◎

娑毗耶经 ⑨

娑毗耶游方僧赞赏世尊的话,欢喜满怀,兴高采烈,继续向世尊提问:

533 “一个人怎样才被称作有学问者?怎样才被称作高贵者?怎样才被称作善行者?怎样才被称作游方僧?我问你,世尊啊,请你解答。”

534 世尊说道:“娑毗耶啊!闻听一切正法,理解世上一切正确和错误,驾驭一切,没有疑惑,获得解脱,没有任何烦恼,人们称这样的人为有学问者。

535 “铲除烦恼和欲望,聪明睿智,不再投胎,摆脱三名想泥淖,不再进入劫波,人们称这样的人为高贵者。

536 “在这世的善行中达到至高的目的,通达,一贯懂得正法,没有任何执着,获得解脱,没有仇恨,这样的人是善行者。

537 “从上面,下面,平面和中间,摒弃带来痛苦的行为,理智地生活,灭除虚妄、骄傲、贪欲、忿怒和名色,人们称这种达到至高目的的人为游方僧。”

注释: ①名想(或译想)五蕴之一,意思是知觉、概念。三名想是指色想,嗔想和异想。(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
     消除隔阂,教团为重 ①

《增壹阿含》卷三十七:(佛临涅槃)是时世尊告阿难曰:“自今已后,敕诸比丘,不得卿仆相向;大称尊,小称贤,相视当如兄弟。自今已后,不得称父母所作字。”是时阿难白世尊言:“如今诸比丘,当云何自称名号?”世尊告曰:“若小比丘向大比丘,称大长老;大比丘向小比丘,称姓字。又诸比丘欲立字者,当依三尊。此是我之教诫。”

(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