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陀的话】(99)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法句经
       (Dhammapada)

      
第七:阿罗汉品

 91
 有正念的人勤于修行,
 不乐于家(即欲乐的生活);
 如同天鹅舍弃泥沼,
 他们舍弃一切住家生活(即一切贪欲)。
(摘自《南传白话法句经》敬法比丘译)

※※※※※※※※※※※※※※※※※※※※※※※※※※※※※※※※※※※※※※※※※

◆法藏碎金◆

般 若 门

《华严经》(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一切法无生 一切法无灭 若能如是解 诸佛常现前

法性本空寂 无取亦无见 性空即是佛 不可得思量

若知一切法 体性皆如是 斯人则不为 烦恼所染著

凡夫见诸法 但随于相转 不了法无相 以是不见佛

凡夫妄观察 取相不如理 佛离一切相 非彼所能见

迷惑无知者 妄取五蕴相 不了彼真性 是人不见佛

了知一切法 自性无所有 如是解法性 则见卢舍那

诸法无真实 妄取真实相 是故诸凡夫 轮回生死狱

言词所说法 小智妄分别 是故生障碍 不了于自心

不能了自性 云何知正道 彼由颠倒慧 增长一切恶

不见诸法空 恒受生死苦 斯人未能有 清净法眼故

我昔受众苦 由我不见佛 故当净法眼 观其所应见

若得见于佛 其心无所取 此人则能见 如佛所知法

(摘自《法藏碎金》徐恒志辑录)

◎◎◎◎◎◎◎◎◎◎◎◎◎◎◎◎◎◎◎◎◎◎◎◎◎◎◎◎◎◎◎◎◎◎◎◎◎◎◎◎◎

点燃佛法之光

有一次,盘咖拉的比丘沙卡正在会场说法。当夜幕低垂时,世尊从静坐中起立,走入会场中,坐在为他设置的座位上,问道:“是谁在说法,说得如此之好?”

“世尊,是沙卡比丘。”

过后,世尊对沙卡比丘说:“说得好!沙卡,说得好!你以文雅、清楚、不粗俗、明显、可理解与不偏袒的语言为僧众解说佛法,使他们得到提升、觉悟与激发。”

接着,世尊说了这首偈:

若他不出声,别人不会知晓他,那他只是混在众人中之智者。

若他开口并教导那超越生死,别人便会知晓他。

故,让他点燃佛法之光,让他高举智者之旗帜,智者以启发性演说为其旗帜,佛法就是智者之旗帜。(摘自《佛陀法语》达弥卡)

◎◎◎◎◎◎◎◎◎◎◎◎◎◎◎◎◎◎◎◎◎◎◎◎◎◎◎◎◎◎◎◎◎◎◎◎◎◎◎◎◎

赛罗经 ①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带着大僧团在安吉多罗波国游行乞食,与一千二百五十比丘来到安吉多罗波国的名为阿波那的小镇。苦行者吉尼耶听说沙门乔达摩,释迦族之子,离开释迦族出家。带着大僧团在安吉多罗波国游行乞食,与一千二百五十比丘来到阿波那镇,到处传扬着对乔达摩的称赞:这位世尊、阿罗汉、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他自己洞察和亲证之后,教诲神界,魔界,梵界中的沙门、婆罗门、神和人;他教诲的正法在开始、中间、结尾都是美好的。内容充实,意味丰富;他教诲完美纯洁的梵行;见到这样的阿罗汉是幸运的。

(摘自《经集》 郭良鋆译)

◎◎◎◎◎◎◎◎◎◎◎◎◎◎◎◎◎◎◎◎◎◎◎◎◎◎◎◎◎◎◎◎◎◎◎◎◎◎◎◎◎
     恒游行与恒一处止 ②

恒一住处,滋长贪痴──今日本省子孙庙的形成、寺产的纠纷、僧格的低落、派系的形成、只顾小庙不顾团体狭隘观念的养成──可以说无一不是受此影响!故宜深见过患,不一处住和不贪恋自己的小庙。如为了住持正法不得不一处住者,宜生惭愧心,勿纵凡情;严防贪染心,勿让上述不如法的事发生。(摘自《法海点滴》释惟明编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