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陀往世事迹】(9)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4)

即从天下,住于空中,种种言辞解谏父母。父母仰问:‘汝是何神?愿见告示。’天寻报曰:‘我是王子摩诃萨埵,我由舍身济虎饿乏,生兜率天。大王当知:有法归无,生必有终,恶堕地狱,为善生天,生死常涂,今者何独没于忧愁烦恼之海,不自觉悟勤修众善?’父母报言:‘汝行大慈,矜及一切。舍我取终。吾心念汝,荒塞寸绝,我苦难计,汝修大慈,那得如是?’于时天人复以种种妙善偈句报谢父母。父母于是小得惺悟,作七宝函,盛骨著中,葬埋毕讫,于上起塔。天即化去,王及大众,还自归宫。”

佛告阿难:‘尔时大王,摩诃罗檀囊者,岂异人乎?今我父王阅头檀是;时王夫人,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摩诃富那宁者,今弥勒是;第二太子摩诃提婆者,今婆修蜜多罗是;尔时太子摩诃萨埵,岂异人乎?我身是也!’尔时虎母,今此老母是;尔时二子,今二人是。我于久远济其急厄危顿之命,令得安全,吾今成佛,亦济彼厄,令其永离生死大苦。”尔时阿难一切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注释:①涂:通“途”,即道路。

[译文]

于是就从天宫下去,停在半空中,以种种说法劝解父母。父母仰头问他:‘你是哪位天神?请告诉我们知道。’天空中回答到:‘我是王子摩诃萨埵,我因为舍身救虎于饿乏之中,现在已生在兜率天。大王应当知晓,一切法都应归于虚无,生命必有终结,为恶就必堕入地狱,为善则定能再生于天宫,生与死都是很自然平常之事,如今何必淹没于忧愁烦恼的海洋里,不能觉悟而勤奋修行多为善事呢?’父母回答道:‘你的行为大慈大悲,爱惜一切生命,舍弃我们而选择终止生命。我们很想念你以至心智迷乱,所遭受的痛苦难以计算,你所修行的大慈大悲,难道就是这样的吗?’于是天人又用种种妙善偈句答谢父母。父母于是略微有些醒悟,做七宝函,将他的骨骸盛于其中,葬埋以后,在上面立起一塔。天人于是化去,国王及大众,归还王宫。”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大王摩诃罗檀囊,难道是别的什么人吗?正是现在我的父王阅头檀;当时国王的夫人,正是我的母亲摩诃摩耶;当时的摩诃富那宁,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第二太子摩诃提婆,就是现在的婆修蜜多罗;当时太子摩诃萨埵,难道是别的什么人吗?就是我啊!当时的母虎,就是现在这个老母亲;当时的两个虎仔,就是如今老母的两个儿子。我在很久以前就救济他们危急困厄之生命,使他们得到安全,我如今已成佛,同样要救他们于危困之中,使他们永远摆脱生死大苦。”

当时阿难及所有在场的人听了佛所说的一切,欢喜无限,都按佛的教诲去修行。

[评解]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的故事是佛教故事中的精品,在民间及在它以后历代的文学作品中流传也比较广泛。摩诃萨埵以身施虎是一种为求佛道而做出的虔诚的布施行为。大小乘佛教都讲布施,而大乘佛教中的布施则更与大慈大悲的佛教教义相联系,佛在普度众生,因此布施的对象也就从人类扩展到动物。本品之中,佛不仅于今世救了他们母子三人,使他们得到阿罗汉、阿那含道,而且在前世就舍身救了母子三人的前身——饿虎,因此说这一品充分体现了佛家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教义和宗旨。尽管不可能人人信佛,但这里所体现出的善和仁的精神却是我们现今社会中人人都应该吸取的。

(摘自《贤愚经》慧觉译 温泽远注释)

 
[太子慕魄经]       慕魄太子 (9)
             (摘自《佛教画藏》马增千绘)
  (二十六)太子对众人说:“你们看看我的模样,有哪一点像个恶人的样子呢?为什么大家都相信了那些骗人的谎言而要将我活埋掉?”  
  (二十七)太子的声音清丽而美妙,人们就像听到了来自天上的声音,同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和惶恐。他们纷纷向太子叩头行礼,请求太子的宽恕,并请求太子立刻回宫。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