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有族姓子②,弃家捐妻子,舍诸眷属,行作沙门。其妇端正殊好,见夫舍家作沙门,便复行嫁。族姓子闻之,心即生念:“与妇相娱乐时,夫妇之礼,戏笑放逸。”心常想此不去。须臾,念妇在前,面类形貌,坐起举动,愁忧愦恼,不复慕乐净修梵行③,便归其家。
诸比丘闻,便往启佛。世尊应时遣人呼比丘来,辄即受教。比丘至已,为佛作礼,却坐一面。佛即为比丘蠲色欲念,除痴爱失,为说尘劳之秽④,乐少忧多,多坏少成,无有节限。惟有佛及诸弟子明智之人,分别是耳。爱欲罪生,不可称限。超越色欲,休息众想,闲居讲谛。
时族姓子寻时证明贤圣之法。时诸比丘得未曾有,各共议言:“且当观此。于是族姓子弃家牢狱、锒铛杻械。想着妻子,而自系缚,不乐梵行。”
【校注】
①那赖:又作“耶赖”,意译“无乐”,清净寡欲,不寻欢作乐之意。
②族姓子:高贵族姓的男子。古印度通行族姓制度,亦称种姓制度,分为四大族姓,即婆罗门(掌握文化、宗教者)、刹帝利(管理国家者)、吠舍(工商业者)、首陀罗(农民和奴隶),前二族姓是社会统治者,自称高贵族姓。
③梵行:“梵”意为“清净”。断除淫欲,达到清净之境的修行称为梵行。
④尘劳之秽:这里主要指尘世间的爱欲之事,劳损精神,因而是污秽之事。
【译文】
我亲耳所闻如此。有一次佛游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和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
那时候有一名出身于高贵家族的男子,离开家庭抛开妻子,舍弃眷属,修行清净之道。他的妻子端庄漂亮,看见自己的丈夫已出家修道,便要改嫁于他人。这男子知道此事后,心里便想:“我和妻子快乐的时候,夫妻互敬互爱,嬉戏玩笑,纵情欢乐。”此情此景在心中久久不能消失。一会儿,妻子的形体美貌、坐起举动出现在眼前,忧愁苦恼,于是不再乐于修清净之道,便回到自己的家中。
其他出家修行的比丘们闻知此事后,便去向佛报告。世尊及时派人把那个比丘叫来,对他进行教化。比丘来后,向佛作礼,然后坐在一边。于是佛为了使那个比丘断灭想念女色的欲望、消除迷于情爱给身心带来的损失,而向他讲说沉溺于女色之污秽,快乐少而忧愁多,益处少而危害多,而且没有止境的道理。只有佛及其明智的弟子明白这个道理。爱欲产生的罪恶是无限的,因此应超越对女色的欲望,打消各种念头,选择一个地方,静静地安居下来,修习体悟这一道理。
此时这个男子立即明白了贤圣之道。其他比丘也领受了从来没有听到的道理,共同议论说:“确实应当以此为鉴。这个男子虽然抛开家庭这个牢狱锁链,但还是思念妻子,自我束缚,不乐于修行清净之道。”
(摘自《佛说本生经》吕有祥译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