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难行彼岸竟,获胜静虑我顶礼
提要:
■ 要学释迦太子出家后不学外道
■
释迦太子苦行六年,不等于错了六年
■
坐山洞不是为了变泥菩萨,出家要断绝世俗爱好
■
六年难行彼岸竟,获胜静虑我顶礼
■
释迦太子的苦行,我们做不到,要心生惭愧
■
苦行能去贪欲、瞋恚,是过渡的必要手段
要学释迦太子出家后不学外道
后来释迦太子去拜访外道,外道都很喜欢他,都想留住他,可是释迦太子的观点与外道的观点不一样。那些苦行外道,修得苦里苦,可是释迦太子认为他们没有智慧,不能彻底觉悟也不能了脱生死。这不是释迦太子的傲慢,释迦太子小时候念书的时候就比老师聪明,因为他是最后身菩萨嘛。
这一点我们今天也应该学一学。可惜有的出家人竟然学起气功来了,而且拜外道为师,学起了《太上老君感应篇》,这就不像个佛弟子了!况且这种作法也是释迦佛不许可的,三归戒规定: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这种人连三皈依都没做到,可这些学外道的出家人还口口声声说:我是僧宝。破了三皈戒,哪是什么宝?我们这里连居士都不许学气功,也不许学道教,比他们清净得多,正规得多。
释迦太子苦行六年,不等于错了六年
后来释迦太子就到了雪山洞里六年苦行。人们所听到的就是他在雪山洞里六年苦行是错的,那就等于说释迦太子错了六年,出了山洞,接受了牧女的供养,喝了牛奶,到菩提树下就成道了,成佛有这么简单?!
坐山洞不是为了变泥菩萨,出家要断绝世俗爱好
你们假如不改变习气,不改变你们的爱好,你们想找一个山洞修苦行,那么你这六年准备干啥?说唸经吧,即使三藏十二部都给你搬到洞里,你光是唸也不懂啊。说在洞里整天烧香吧,人家一看这个洞里香烟缭绕,只有你一个人坐着,你也变了泥菩萨。你总不会说:“带副麻将牌去打牌。或者打打太极拳、跳跳迪斯科”。
六年难行彼岸竟,获胜静虑我顶礼
经书里说:“六年难行彼岸竟,获胜静虑我顶礼。”释迦太子六年苦行获得了殊胜的静虑,禅定译成汉文就叫“静虑”,六年下来获得极其殊胜的禅定,所以我们应该朝释迦佛顶礼。这就说明释迦太子在雪山洞里修了六年禅定。
释迦太子的苦行,我们做不到,要心生惭愧
释迦佛只说像外道那样的苦行是错的。我认为释迦佛所以能够成佛,一方面是往世修行的功德等流下来,另一方面,六年苦行功不可没。释迦太子当年六年苦行没有你所想象得那么愚蠢,假如是你聪明,你今世怎么不成佛?苦行是必要的手段,佛教的十二头陀行就是苦行,佛大大赞叹头陀行,说:“头陀行住世,正法住世。”至于我们做不到像释迦太子那样的苦行,我们应惭愧,因为咱们条件不够,体力也差。但咱们这儿跟别的地方比较起来,也算是苦行了。释迦佛很慈悲啊,不一定要弟子们修的苦行和他一模一样,人的条件不同嘛。比如说当年释迦佛修苦行,传记上说他有时候支持不住昏倒在地,咱们假如也修到皮包骨头,一昏倒,可能爬不起来了,所以苦行也是相对说的,个人的体力不同嘛。
苦行能去贪欲、瞋恚,是过渡的必要手段
修苦行容易去掉贪欲,也容易去掉瞋恨心,瞋恨心从哪里来?贪不到就会动瞋恨心,我们反对的是像外道那样的苦行,外道的苦行没有智慧,非因计因,非果计果,所以不能出生死。
后来释迦太子从雪山洞里出来了,在尼连禅河里洗了澡接受了牧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体力。有人根据这个事实就说释迦佛认为这六年苦行是错的,其实这是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比如医生告诉病人,吃这种药必须忌口,否则你病就很难好。你为了病好总得听他的,苦就苦一点喽,又不会叫你喝西北风。可是等到你病好了,医生就说:“现在可以吃了。”“我也不大想吃”,“不大想吃还得吃,要补身体,否则你的身体不能完全恢复”,是这么一个过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