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
(13)

味琴
2006.3.11为清凉山佛学苑四众弟子作开示
(于2006.3.7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厌离荣华富贵是出家的内因,
观众生的愚痴痛苦是外因

提要:
出家是舍去尊贵,走向平民
有智慧的孤独是为了要静静地思考
为了排除干扰,释迦太子雪山苦修六年
成功的道路是寂静
从紧张中搞出来的东西是有限度的
一切成就都要从量变到质变,要自然而成
吃喝玩乐虽说是放松,其实也有紧张的一面
厌离荣华富贵是出家的内因,观众生的愚痴痛苦是外因
    

出家是舍去尊贵,走向平民

释迦太子为了要解除众生的痛苦,为了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去出家修行。他离开王宫到远处的森林里,剃掉了表示尊荣的头发,穿上了平民的服装,因为他看到人间到处是阶级压迫,富的人富,穷的人穷,有权的人可以统治一切,老百姓虽然勤劳,可始终是烦恼痛苦。

有智慧的孤独是为了要静静地思考

出家修行是为了追求真理,如果你不是专心一意的话,你也很难成功。人所以不能专心一意,是因为周围的干扰太多。一个科学家他要有所发明创造,就要摆脱种种的干扰,包括他头脑里的胡思乱想、种种世俗上的欲望。他必须离开名利场所,放下吃喝玩乐。孤独有时候是有好处的,可是这个孤独,不是变态的孤独,也不是个性上的孤独,而是一种有智慧的孤独,因为他要静静地思考,他要专心地研究。

为了排除干扰,释迦太子雪山苦修六年

同样是摆脱干扰,释迦太子跟世俗上人又有区别。世俗上的人把精力投向于他的事业,目的是要达到自己的成就。而释迦太子离开王宫,一个人在雪山洞里苦修了六年,目的是要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下,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

成功的道路是寂静

无论世间人还是出世间的修行人,都是通过寂静这条道路成功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在考试时,如果心能够安定下来,想不出来的问题就能想出来。有时想来想去想不出来,其实他准备得蛮好的。看看时间快到了,再想下去也没有意思,把考卷一交,走出考场,一出门就想起来了,这是什么道理?就算你有所准备,可你不能紧张啊。为什么出考场能想起来?因为他想考完了,就没紧张了,没紧张倒想起来了。

从紧张中搞出来的东西是有限度的

人世间太紧张,从紧张中搞出来的东西是有限度的,它冲不破最高的一层。我们修行人主张从紧张中解脱出来。并不是你心里想不紧张就能不紧张,心跟外面环境是一体的,释迦佛也说,“众生无心,由境生心”,由于这个环境,所以会产生这个心。环境紧张,你心也会跟着紧张。

一切成就都要从量变到质变,要自然而成

从佛法来看,小孩子上学前上学后都不宜紧张,现在的科学也是这么讲的,可谁也没有去重视。照我所懂得的科学说法,小时候太聪明太紧张,这个人成年以后没什么大成就,除非是极其特殊的孩子,可这种孩子不多的。小时太紧张,到了老年也许会得老年痴呆症。所以一切成就都要从量变到质变,一切都要自然所成。

吃喝玩乐虽说是放松,其实也有紧张的一面

有人说吃喝玩乐是放松,其实它也有紧张的一面,也很累啊,体力消耗大,精神太紧张,有时还是高兴而去败兴而回,因为半路吵架,吵架是紧张再加烦恼。可是世间人有谁这么细细地去观察体验人生啊?

厌离荣华富贵是出家的内因,观众生的愚痴痛苦是外因

释迦太子离开王宫,从主要的方面来讲,因为他厌离荣华富贵的生活,他有一颗慈悲心平等心,他不愿意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要去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把人世间一切苦的根源找出来。虽然内因为主,但不可忽视环境啊,环境是外因,他看到众生的愚痴和痛苦,这就是外因。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