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
(15)

味琴
2006.3.11为清凉山佛学苑四众弟子作开示
(于2006.3.7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四谛法能使凡夫转成圣人

提要:
四谛法能使凡夫转成圣人
四谛法初转,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
释迦佛又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释迦佛又说: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娑婆世界有了释迦佛、四谛法、五比丘,从此就有了三宝
 

四谛法能使凡夫转成圣人

释迦佛后来接受了天人的劝请,他就开始说法度众生。首先到鹿野苑。当初五个大臣,看见释迦太子这样苦修,受了感动,也去苦修了。后来释迦太子喝了牛奶,他们错误地以为释迦太子退心了,就跑到鹿野苑去了。释迦佛想,他们五个人跟我最有缘,我该先去度他们。四谛法说了三次,这五个人全证阿罗汉果,这就是佛教历史上有名的三转十二法轮。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又叫四圣谛,为什么要加一个圣字啊?因为能使你从凡夫转成圣人。为什么要转三次?因为五个人根机不同。

四谛法初转,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

初转“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有两个悟了,就从烦恼苦海里得到解放,证了阿罗汉。“此是苦”就是告诉你世间上一切都是苦的,你要把苦的原因找出来,才能解决苦啊。“此是集”是告诉你,苦的原因是烦恼的聚集。烦恼越聚越多,所以人间越来越苦。“此是灭”,灭掉了烦恼以后,那是极其的洒脱,极其的自在,一点都没有苦,因为没有烦恼就没有苦。“此是道”,要彻底没有苦,你要走上通往灭谛的道路,这个道就是三十七道品。

  释迦佛又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
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看到还有没证果的,释迦佛又说了第二遍:“此是苦汝应知”,有的人明明苦不知道是苦,以苦为乐。人世间这种人特别多,比如骂人,未骂之前心里已经够苦的了,因为他心里怄气。等到骂出口的时候更苦,一骂人,对方一个耳光打过来,鼻子都差一点打歪了。被打了他还认为痛快,总算骂到你了。至于别人打他,他不算在里边。如果算在里边呢?更加苦,他还手,人家就把他牙齿打掉,眼睛打瞎。有人奇怪,这些人怎么老喜欢骂人呢?这是他喜欢呀。所以人喜欢自己找痛苦。佛告诉我们,不光苦的东西是苦,如果你知见颠倒了,把苦的事看成快乐,这个快乐也是苦。

“此是集,汝应断”,苦的因在哪里?原因在烦恼起来了。烦恼越聚越多,必然会产生苦。烦恼要断掉,你才能解决苦。

“此是灭,汝应证”,此岸是无穷无尽的苦,彼岸是无穷无尽的乐,你必须要亲自走到彼岸,亲自证到这个境界。

“此是道,汝应修”,修道就是修路,要走到彼岸,佛给你指条路,这条路不好走啊,得花点劳动把路铺铺平。鲁迅也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人生的路要铺平,我们修行人要把通往彼岸的路铺铺好。

释迦佛又说: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
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第二遍说完,又有两个人证了阿罗汉果。最后一个还有怀疑,释迦佛又转了第三次,“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就是我在断烦恼上已经成功了;“此是灭,我已证”,我已经证到了灭谛的境界;“此是道,我已修”,我是亲自走过来的,你应该相信我是过来人。这么一讲,全证阿罗汉果了。

娑婆世界有了释迦佛、四谛法、五比丘,从此就有了三宝

从此以后,娑婆世界就有了三宝,宝是希有难得、极其珍贵的意思。释迦佛是佛宝,佛说的四谛法是人世间一切法中最最珍贵的,所以是法宝。五比丘是僧宝,因为五比丘证阿罗汉果了。假如你还没有证果,但是你在努力修行,正走在证果的路上,这叫贤僧,已经证果的叫圣僧,合起来叫贤圣僧,像这样才能称僧宝。佛教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今天,在娑婆世界流传了两千五百多年。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