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
(60)

傅味琴讲于 2006.3.29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佛称出家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
你不多闻,哪来贤圣?

提要:
 ■
后生可畏,希望你们都能成为殊胜的人
 ■ 佛称出家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你不多闻,哪来贤圣?
 ■ 我们都应该走在证果的路上,作为胜者,应具备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
 ■ 如果把出离理解成逃离,那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来岂不错了
 ■ 出离是出离世俗的烦恼,发菩提心不要老为个人打主意
 ■ 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大乘,就没有菩萨法,也就没有成佛的希望
 

后生可畏,希望你们都能成为殊胜的人

我讲这些话就是希望你们在这儿接受培养的人,个个都能成为殊胜的人,这就是我办学的目的。虽然我不是个殊胜的人,但是你们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俗话说:后生可畏。我当年根本没有像你们这样好的条件,我师父忙着翻译经典,哪会像我这样整天陪着你们?培养起来也方便一点,培养要求也可以高一点,这就是一个殊胜的条件啊。

不要以为你还年轻,浪费一点时间没关系。其实如果你是想跟我学的,我今年七十七了,你们也是七十七了,我假如还能在世上留几年,你也只能学几年,因为过了这几年,你想跟我学也学不到了。

佛称出家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
你不多闻,哪来贤圣?

佛称出家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所以出家同学必须要多闻,多听法。哪可以像现在这种歪风邪气,好像出家就是为了赶经忏。不多闻,哪来的贤圣?皈依僧是皈依贤圣僧,贤圣僧才称为僧宝,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为了使佛弟子能在修行路上成贤成圣。

我们都应该走在证果的路上,

作为胜者,应具备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

我们都应该走在证果的路上。这一辈子至少要以证初果为目标。即使我们今天没有证到初果,也至少要培养成为一个胜者,这是殊胜的胜。要成为一个殊胜的人应该要有出离心,要有菩提心,要有正知正见。

如果把出离理解成逃离,
那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来岂不错了

出离不是出离娑婆世界,当初舍利弗目犍连,这些佛的上首弟子们个个证了阿罗汉果,他们可没有离开娑婆世界。现在把出离理解成逃离娑婆世界,那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来岂不是错了?

出离是出离世俗的烦恼,
发菩提心不要老为个人打主意

出离是指出离世俗的烦恼,出离生死苦海,你不想出离世俗的烦恼,只想到一个极其快乐的地方去,那可不叫出离生死。

菩提心呢?不要老为个人打主意。为什么人生坎坷,痛苦无穷,原因就是世间人在打个人主意,非但痛苦,寿命也不会长。

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大乘,
就没有菩萨法,也就没有成佛的希望

昨天我还看到《老年报》上一篇文章,美国科学家调查了几百个人,随访九年,最后得出结论:心地善良的人比心地不善良的人长寿得多。心地善良的人专为别人考虑,愿大家都幸福,菩萨就是愿意自苦他安乐。而一般人都是替自己考虑。为自己考虑来考虑去,这样考虑也不顺心,那样考虑也不如意,结果天天苦恼。修大乘最根本的法,也是我们将来成就的基础,那就是菩提心。我们学的法就是朝向一个方向:要彻底解脱,圆满一切功德,一直到成佛。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大乘,没有菩提心就没有菩萨法,没有菩提心就没有成佛的希望。

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最多能证阿罗汉果;又有出离心又有菩提心,你能成菩萨,菩萨修圆满,你就是佛。

举个例子,那些半路里以种种理由离开的同学,后来想想还是这里好,总想回来,他这颗心就有出离心的觉悟,但还要看他有没有行动。如果他这样想:老师同学在培养我将来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我离开了老师同学,我这样做不对啊,我应该支持这个团体,这颗心就趋向菩提心。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