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皈敬颂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永归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为利有情愿成佛
四无量颂
愿诸众生 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 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 永具无苦之乐 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 远离贪嗔之心 住平等舍
发菩提心
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
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有出家菩萨、在家菩萨,都是修六波罗蜜、
发菩提心,以大乘法来讲,菩萨才称佛子,也称僧
提要:
·菩萨有出家菩萨、在家菩萨,都是修六波罗蜜、发菩提心,以大乘法来讲,
菩萨才称佛子,也称僧
·出家人跟在家人修法一样,区别就在于所持的戒律不同
·出家是为了断烦恼、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释迦佛在鹿野苑说四谛法度五比丘,从此娑婆世界就有了三宝,一直流传到
今天
·烦恼都是在世俗里培养、发展起来的。要出离世俗,就要出家,就要修出离
法、断烦恼
·出家有四种,法师说:身不出家心出家,胜过身出家心不出家的人
菩萨有出家菩萨、在家菩萨,都是修六波罗蜜、发菩提心,
以大乘法来讲,菩萨才称佛子,也称僧
因为从大乘佛法来说,出家人里有出家菩萨,在家人里也有在家菩萨。从瑜伽虚空藏菩萨戒的角度来讲,他们受的菩萨戒是一样的,也都要修六波罗蜜、发菩提心,是没有分别的。而且真正来说,菩萨才称佛子,也称僧。我们现在弘扬的是大乘佛法,所以我看还是广义的说法比较妥当。
而且这种说法还能起到两个作用,一个,对在家居士要求可以高一点,既然居士也是僧团成员之一,就不能太随便了;另一个,对居士也是一个鼓励。
最近,个别人有一种说法,说僧团只是指比丘、比丘尼的团体,连沙弥、沙弥尼都不在内,何况是居士?这种说法有点让人想不通,沙弥沙弥尼也是剃除须发、穿了释迦佛的衣服出了家的,如果不算在僧团里边,那到底算哪一类呢?
出家人跟在家人修法一样,
区别就在于所持的戒律不同
其实出家人跟在家人的修法是一样的,区别就在于所持的戒律不同。居士是受五戒,比丘是受两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是受三百四十八条戒。
出家是为了断烦恼、了脱生死、
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出家的目的是什么?我五二年进佛门,那时还能听到:“出家是为了了脱生死。”要了脱生死,就要断烦恼,也就是说出家是为了断烦恼、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到彼岸。这是有事实根据的。
释迦佛在鹿野苑说四谛法度五比丘,
从此娑婆世界就有了三宝,一直流传到今天
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后,先到鹿野苑度净饭王派来照顾他生活的五个人,为他们讲四谛法,讲了三次,五个人都证了阿罗汉果,这就是佛教历史上有名的三转十二法轮。从此娑婆世界就有了三宝:佛宝释迦佛,法宝四谛法,僧宝五比丘,佛教就慢慢发展起来了,一直流传到今天。
烦恼都是在世俗里培养、发展起来的。
要出离世俗,就要出家,就要修出离法、断烦恼
僧团是从五比丘开始的,五比丘都证了阿罗汉果,由此可以说明出家就是为了要了脱生死,所以出家人都应该学出离法。出离就是出离烦恼,烦恼都是在世俗里培养、发展起来的。要出离世俗,就要出家,就要修出离法、断烦恼,这是一个根本的方向。
出家有四种,法师说:身不出家心出家,
胜过身出家心不出家的人
出家有四种,第一种,身心俱出家,这种出家最好;第二种,身不出家心出家;第三种,身出家心不出家;第四种,身心都不出家,这种是假和尚。从前净天法师讲过:身不出家心出家胜过身出家心不出家的人。所以懂法的人就知道,如果能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也是出家人,这是根据功德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