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猴年元旦谈智愚(2)

           ────────────────────

            讲于福鼎佛协文教部清净寺弘法楼 2004.1.1

(续前)傅老师:所以咱们可以两面都考虑,一个智一个愚,这两面各自的好处究竟在哪里,过患在哪里?这个矛盾在世间上都存在,世间上有时候也反对聪明,“你也太聪明了”,有时候也主张愚,在苏州常有人卖字“难得糊涂”,“糊涂一点好”,但一会又说,“你真是个笨蛋”,“你是傻瓜”。今天佛弟子中学智或学愚的这两种观点都有,大家可以探讨一下,智慧有什么好处,愚有什么好处?在我们人生中常有这样话:聪明反被聪明误,看来聪明也有坏处。从愚的角度来说,愚公移山的寓言明显的就是要发扬愚公精神。农民一直跟老牛打交道,却从来没有被老牛踩死过,而城市里一直跟汽车打交道,车祸特别多,这样看起来愚也有道理。

在中国的佛门里主张愚的不求智,求智慧的反对愚,今天这个矛盾不仅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行为上也统一不起来。如果否定了佛弟子应求智慧的这一面,也就扼杀了佛弟子的求知欲。

前一时期咱们女众部来了一个年轻出家人,住了两天就要走,同学们都以诚恳的态度,深厚的感情,希望她留下来,但是留不住。在这以前,也有一个留不住,这两个修行人都是主张愚的。最近这个咱们请她提意见,她始终不肯提,据说她临走时说了一句话:“愚就容易往生,所以我一辈子要做个愚人。”她听法听到佛说要以智慧消除愚痴的时候就听不进去,这个问题的出现使我们看到愚跟智的矛盾在佛门里已经相当的尖锐了。

拿她本人来说,思想上也很矛盾,她来这儿既想听法,听了法后心里又是矛盾苦恼,为什么要苦恼?因为她跟听的法不适应。看来如今法也分成两种了,一种叫智慧的法,一种叫愚人的法。她的离开,咱们心里边当然很难过,她跟我们一样的年轻,也没有什么调皮捣蛋,就是因为愚跟智发生了矛盾。

我们在讨论中,主张智的也要客观的分析,你认为智慧有什么好处,愚有什么坏处。主张愚的也要冷静分析,智慧有什么坏处?愚有什么好处?我昨天也说过,咱们是理论研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只有这样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辩,辩到后来,才能明白是非好坏。

如果不通过辩,你管你,我管我,这不是释迦佛所希望的。六和生活就有“见和”,观点要一致,既然咱们是佛弟子,谈的是佛法,那么双方都应该根据释迦佛的观点,通过互相的辩论统一起来。我们这个辩,不属于宗派间的矛盾,也不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是一个学术的研究讨论。今天先作一个开场,可以来一两个同学,咱们来听听他的观点。

许峰:我认为愚跟智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世间上有句话:“大智若愚”,我们分别智和愚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去分别的,那么智慧和愚蠢到底有什么界限?

在平时一些小事上,如果凭小聪明不忍辱的话,那反而是一种愚蠢,如果忍辱的话,我们说这是一种大的智慧,世间人认为我们太愚蠢,怎么不斗争?他们肯定会斗争,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关系到佛教存亡的问题,就不应该忍了,而应该起来保护佛教。所以要在一定环境下去分别这个事情到底应不应该做,但是在佛门里大家对什么是愚蠢和聪明都不去思惟,走了极端,如果把佛教的智慧变成世俗的聪明,世智辩聪,这也是很不对的。

主持人:提到“大智若愚”,就是有极大智慧的人,看起来就像愚那个样子,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即使有大智慧,最后还是要回到愚,那又何必去求这个大智慧呢?这句话很容易被人家这么理解。假如说大智必须要回到原来的愚,那就等于说智慧是用不着的,因为归根结底还是要愚,这好比说吃饭是用不着的,因为吃了仍然要变大便。所以大智若愚到底怎么解说?

今天我们在弘扬佛法中经常会提到佛经里某一句话或者某个修行人说的话,却没有很好的解说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常依文解义,这样就发展成各种各样的观点,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但弘法的原则是要使正法弘扬出去,许峰说有的应该要忍,有的不应该忍,可是现在对忍都没有把握好。有的仅仅懂得儒教的忍,而不懂得佛教的忍,在中国佛门内受儒教影响比较深,所谓“百忍堂”。诸如此类不分原则的忍,一团和气,即使对佛教有影响的错误观点也不说话,像这种忍许峰是反对的,应该要起来保护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连载专栏》之
   《猴年元旦谈智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