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文殊五字真言念诵略法》简解(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殊圣诞为来文殊院学法的同学讲解

王东辉  2006年5月1日

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如来的香是至高无上的,因为如来的功德是最高的,成就如来香就是成就佛的功德,这就需要具足菩萨道。菩萨法有六度四摄,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缺一不可,我们不能光修布施,不持戒,也不忍辱;或者修了持戒,不修禅定,缺了任何一度就不成为具足。四摄法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也是缺一不可。六度四摄不具足就不可能成就如来的功德。“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实际上是把我们修行的要求都包含在里面,以无上的修行成就功德来作供养。所以文殊菩萨指导我们修的供养可不是普通的供养,而是直接通向成佛的途径。

供养里面特别讲到法供养,“能如说修行,利益诸众生,摄受于有情,代众生受苦,勤修诸善根,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法供养如是”,这就是法供养,“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有的供养中法供养第一,这是普贤菩萨说的。诸佛菩萨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修行成就,继承佛陀的事业,这才是佛菩萨最欢喜的事情。就像一个老师,他最欢喜的是学生成绩好,学业有成,将来事业有成。如果一个学生不读书,只给老师塞红包、送礼品,老师高兴不高兴呢?老师真正高兴的是学生不断地进步。佛菩萨是老师,我们要用最好的成绩来让老师高兴,这个成绩就是我们每天修行的成绩。再没有比如法修行,更让佛菩萨欢喜的了。

法供养包含的范围很大,说法、听法等等都是法供养。如果我们仅仅跑到寺庙去凑凑热闹,看看开光,佛法的道理一点也没学到,也就没有法上的功德。如果我们在这个学法的道场听法,你听到了法,并能懂得其中的含义,认真思维而且落实在自身的身口意上,这就是真正在修行,这是最好的法供养。法供养最让上师和诸佛菩萨欢喜,法供养的利益最广最深最远。所以一切供养中第一。

法供养的第一条是“如说修行”,就是上师三宝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做。如果只听不干,只说不练,那就毫无意义。修行最最重要的就是如佛所说的修行,如师所说的修行,只有这样如说修行,正法才能真正兴起来。

“利益诸众生”,离开了众生,想要成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成佛是跟众生密不可分的,如果你没有利益众生的悲心,你就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没有成佛的因,那你成佛的可能性一点都没有。所以众生是成佛的父母,修行要从利益众生来着手,最大的利益是用佛法来教育他们。

“摄受于有情”,就是要把众生团结到你身边来,不是把众生拉来帮助你打杂,而是要以正法帮助他们走上修行的路,走上成佛的路。如果不能团结好众生,他们不听你的,你就无法帮助他们,所以要千方百计把各种各样的人都吸引在你的周围。

“代众生受苦”,这是修菩萨法的一个关键,一般的凡夫总想自己快乐一点,别人怎么苦恼,跟我无关。菩萨的精神是自苦他安乐,这是菩萨的大悲心,为了一切众生的快乐我宁愿自己苦一点,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就像父母对待幼子一样。当你心甘情愿受苦的时候,心里就不会苦反而是快乐的,因为你追求的是众生的快乐,众生快乐了你的心愿就达成了,自然得到快乐。

“勤修诸善根”,一切善法都要修,五戒、十善、四谛、六度、四摄都要修起来。菩萨各种法都要懂得,才能利益各种各样的有情,不能说这个用不上,那个用不着,只要这点就可以了。如果有人这样说,他就不是菩萨。勤修就是不能放逸懒惰,不能停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偶尔想起来修一点善法,都是不起什么大作用的。

“不舍菩萨业”,对于菩萨法,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舍,即使搞得你焦头烂额也要行菩萨道,不能说“算了算了,还是管管自己就行了,何必吃力不讨好……”。

“不离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种子,离开了菩提心就没有成佛的可能,所以即使热铁轮在头上转,发了菩提心我们就不能退。拿菩萨戒来说,退菩提心是根本罪,果报极其严重,因为欺骗了法界一切有情。即使没有受菩萨戒,退菩提心的罪也超过别解脱戒的重罪。

“法供养如是”,以上是法供养最重要内容。所以我们每天念的时候要牢记在心,要认真按照这个去做。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