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放下我执法执,会把原则都变掉了,
因此我执法执也要舍掉
提要:
■ 有能力的在社会上忙,来我这儿的不会抓全面,文化高成了书呆子,
办佛法事业真难啊!
■ 不肯放下我执法执,会把原则都变掉了,因此我执法执也要舍掉
■ 四禅有四支,不苦不乐舍、念、净、一心
■ 要断苦乐,灭忧喜,进入不苦不乐舍
■ 由断苦乐,先灭忧喜,才能进入不苦不乐舍
有能力的在社会上忙,来我这儿的不会抓全面,
文化高成了书呆子,办佛法事业真难啊!
他们仅仅听了三天,收获就很大。可是我要他们再多留几天,就说“太忙了太忙了。”(众笑)所以我很苦恼,这些年轻人,在社会上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都是有能力有才干的,却不到我这儿来,由于佛门缺乏人才。所以办佛法事业很难啊。
而来到我这的,人们羡慕啊,大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工作起来全是新科技,可是要他照顾全面,能力就很差。也不能否定他们有一种能力,会打电脑,就是没有全面的能力。就是末法现象。只抓一点,在一点上成就,要不是纪律管得严,生活上也会脏乱差。所以我常批评他们,是不是书念得太多了,成了书呆子了?
不肯放下我执法执,会把原则都变掉了,
因此我执法执也要舍掉
而且还我执很重,我讲的话叫他传下来,话就变掉了,因为他来一番圆融加工,(众笑)等到从他嘴里说出去,有老师的意思,可全是他的话。(笑声)就是这么个意思,含义也不全,他一变把原则都变掉了。更好笑的就是,我根本没有意思,他自作聪明,说“老师没有这么讲,我的理解就是这个意思,”(众笑)搞得我苦得不得了。这都是我执法执,很厉害啊,这也包括在舍里,连我执法执都要舍掉。
云何第四禅?第四禅有四支:不苦不乐舍,念,净,一心
今第四禅先明总相,次解四支,引经明总,一断苦乐,二先灭忧喜,三不苦不乐舍。
四禅有四支,不苦不乐舍、念、净、一心 |
四禅比较深,我在舍利弗的《禅定品》里简单摘了几句,四禅有四个支分:“不苦不乐舍,念,净,一心”,今天时间关系,简单的跟大家讲讲。
云何断苦乐?如比丘断苦乐,是名断~身不悦名苦,即此悦名乐。苦者,损恼义,乐者,摄益义。 |
要断苦乐,灭忧喜,进入不苦不乐舍
怎么做到不苦不乐舍?你必须要完成前面的工作,第一个工作要断,“断苦乐”,苦跟乐全要断掉。你在初禅二禅三禅上是离,离开喜乐,到四禅,你更要提高,要断掉。第二点要做到“先灭忧喜”,灭除忧愁跟欢喜。要讲清楚,欢喜是好的,乐是好的,成佛就是大乐。叫你灭叫你断,是断的你的执著、贪心,你这两点做到了,方才能够进入不苦不乐。
“身不悦名苦,即此悦名乐。”你身体有种种不舒服的感受,使你不产生欢喜心,这就是叫苦。如果你舒适了,欢喜了,这就叫乐。初修的人感到苦,烦恼就会起来,产生了喜乐对修行有帮助,到四禅,应该修不苦不乐舍。
云何先灭忧喜?如比丘忧喜已灭,寂静,正寂静,是名先灭忧喜,心不悦名忧,心悦名为喜。
先灭忧喜者,此忧喜在前三禅地中已灭,寂静、正寂静故。离无喜乐,修不苦不乐舍。
一、谓世间五欲爱染,已得、今得、当得,过去变灭,忆念生喜,相续喜乐之心不有。
二、谓世间五欲爱染,已未得,当未得,已得变灭,忆念生忧苦之心不有。
三、谓处不善众中,作不善业,得意踊跃相续喜乐之心不有。
四、谓处不善众中,作不善业,不得意,失意,丧失忧苦相续之心不有。
五、共善忧苦无,谓共善人众中,共善共业,欢喜向道,以善行为忧苦心不有。
如圣人者,从初禅人,乃至得第二、三禅人,成就喜行已,如是五法尽无。 |
由断苦乐,先灭忧喜,才能进入不苦不乐舍
“云何先灭忧喜?如比丘忧喜已灭,寂静,正寂静,是名先灭忧喜,心不悦名忧,心悦名喜。”禅定的快乐是寂静的快乐。到了四禅,忧喜已灭,这完全是清净的寂静,不执著的寂静,是真正的寂静,如果你能够走上这条路,“是名先灭忧喜,心不悦名忧,悦名为喜”,从心理上说,心里不欢喜就叫忧。心里喜悦就叫喜。
“先灭忧喜者,此忧喜在前三禅地中已灭,寂静正寂静故”,这个忧跟喜在前面初禅二禅三禅的过程里已经灭掉了。“寂静”,因为你已经成就四禅了。“正寂静故”,你从初禅的寂静乐进入二禅三禅,到了四禅才是真正的寂静。“离无喜乐”,要修离,离了就没有喜乐了,然后“修不苦不乐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