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47)
────────────────────────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 2006.4.15

 

世间是流转法,出世间是出离法,
修行的目标是断烦恼

提要:

  ■ 世间是流转法,与出世间出离法是两条路,未悟的人应该好好的学
  ■ 你用见闻觉知去分别,是世间人的悟,不是修行人的悟
  ■ 佛菩萨没有贪心,没有分别心,即使有情绪上的表现,可是他没有烦恼
  ■ 菩萨苦恼是悲心,众生苦恼是烦恼,修行的目标是断烦恼
  ■ 要检查自己起心动念里有没有烦恼的成份,烦恼会毒死我们法身慧命

世间是流转法,与出世间出离法是两条路,
未悟的人应该好好的学

世间法跟出世间法应该说是两条道路,一是流转法,一是出离法。世间法使我们六道轮回,出世间法使我们跳出轮回。有人说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你把两条道路说成相同,除非你有水平讲得出道理来,否则还是别讲的好。因为你讲不清楚,人家听了就糊涂了,就不想修出世法了。比如你也吃饭,他也吃饭,一样不一样?你说一样,要讲出道理来,你说不一样也要讲出道理来。不要道理讲不出来,老是争来争去浪费时间。所以没有悟的人应该好好的学,不要话不投机就说“这是观点不同”。

你用见闻觉知去分别,
是世间人的悟,不是修行人的悟

都是因为没有悟,悟了你全讲得通。拿吃饭来举例子,你也吃饭他也吃饭,他眼睛看到的是饭,你吃进去的也是饭,一样的,可是仅凭眼睛看、嘴巴尝,你是悟不了的,因为这些都是见闻觉知,都是世间法,这是世间上的悟。修行人的悟在心里,不凭眼睛。当然,佛法离不开世间上的觉悟,可是,世间上的觉悟仅仅是一个基础、一个工具、一个出发点,如果世间上的觉悟彻底、究竟、圆满,能使你了脱生死,那何用佛法呢?

佛菩萨没有贪心,没有分别心,
即使有情绪上的表现,可是他没有烦恼

从表面看大家都吃饭,连菩萨也吃饭,释迦佛也吃饭,可是心里就不一样了,凡夫吃饭有贪心,佛菩萨吃饭没贪心。世间上的人有时候跟修行人非但不一样,而且还相反,凡夫吃东西有分别心:今天这个菜好吃,那个菜不好吃。修行成就的人吃东西有没有味道上的感觉?有感觉。因为他舌头上照样有味觉神经,可是他没有分别心。修行人也会知道肚子饿,吃了饭也会觉得饱了,可就那么一点生活需要上的感觉,他没有在分别上去起贪心、瞋心。比如说,今天的饭煮得半生半熟很难吃,你一吃到这个饭,心里就不高兴,冒火了,嘴巴里嘀嘀咕咕,或者骂上几句才痛快。修行人呢?也会有这种感觉,他即使有情绪上的表现,可是他没有烦恼。

菩萨苦恼是悲心,众生苦恼是烦恼,
修行的目标是断烦恼

我今天早晨在想,佛有没有苦恼,有没有悲哀?应该也有吧?我曾听法师在讲《法灭尽经》时说过:“佛在世,许多魔王来干扰佛法,佛不怕。最后魔说:如来灭后,我现出家身,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饭,破坏你的法,灭你的法。释迦佛说:这样我拿你没办法。世尊流下了眼泪,很痛苦。”

因为即使成了佛,也还有这个身体在。比如证了阿罗汉果就已经进入涅槃了,可是他还有这个身体,这种涅槃叫有余涅槃。等到身体也没有了,比如火化了,那个时候就叫无余涅槃。

所以在活着的时候证了阿罗汉果,还是有这个皮肉的四大所成的身体,还是有心理情绪,可是这颗心就与凡夫的心不一样,活动性质也不一样,活动的成分也不一样。同样是快乐,快乐也不一样,同样是悲哀,悲哀也不一样。归根结底,一个有烦恼一个没烦恼。所以连苦恼还要分分清,众生苦恼是烦恼,菩萨苦恼是悲心。释迦佛听到魔王波旬发恶愿要把佛法灭尽,释迦佛也会苦恼,可是这个苦恼里没有烦恼。所以修行不是修成木瓜一样,修行只有一个目标——断尽烦恼。

要检查自己起心动念里有没有烦恼的成份,
烦恼会毒死我们法身慧命

所以我们要随时随刻检查自己的起心动念里有没有烦恼的成分。烦恼是毒,心当然要活动,情绪当然会产生,没有毒就没有关系,有毒就会把你的法身慧命毒死。我们要证阿罗汉果,也是这条路线,修禅定要入定也是这条路线,这条路线就是——排除烦恼、排除干扰。排除烦恼就是排除对我们成就不利的种种毒素。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