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贪求,就是离开世间上的种种痛苦,
从离欲得到喜乐,即易入定
提要:
■ 诵与禅都是在止妄念、观法义,都是为了入定,路线是一致的
■ 禅乐心无波动,能见水底鱼,能看清楚问题所在
■ 得禅乐就不起还俗心,犯戒所得的乐是下地狱的乐
■ 修行人贪五欲就是在制造废品,苦仍然会报复在你身上
■ 离开贪求,就是离开世间上的种种痛苦,从离欲得到喜乐,即易入定
诵与禅都是在止妄念、观法义,
都是为了入定,路线是一致的
修行是为了成就,成就都在禅定里。不懂修行的人认为念诵跟禅定有矛盾,懂修行的人就没有矛盾,因为念诵也是在止住妄念,在按照法义去观想,你这么去做,慢慢心就定下去了,所以念诵就是粗的禅定;禅定里做的观想是照法义去观的,这是细的念诵。因此原则是一样,路线也是一条,都是为了要入定。
禅乐心无波动,能见水底鱼,能看清楚问题所在
我们天天修定,有时候真舒服啊,有的老同学跟我提意见:修定最好修三个小时,他在禅定中舒服得不想起来。但还要照顾新同学,新同学修定最好只修十分钟,因为他腿子痛。为什么老同学不大想起来呢?因为得到禅乐了。
禅定的乐实在难以描写,世间上一切的快乐都是波动的,而禅乐是不波动的,是定下去的。就好像一个水面有波,一个水面没有波,水面有波就看不清楚;水面没有波,就能一直看到水底,连水底里有几根草都看得清楚,所以修行人看问题看得清楚。
得禅乐就不起还俗心,犯戒所得的乐是下地狱的乐
现在有的修行人看问题也不清楚,因为他不修禅定。清定上师讲过,为什么现在年轻出家人还俗的多?原因就是他不修禅定,出家以后没有得到快乐。细细地分析起来,也有三类,一类修行没有得到快乐,他想还俗;一类觉得还俗没有面子,只好保持原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有一类,除非是国王大臣看他太不像样了,逼使他还俗,否则他还不想还俗呢。他也得到了快乐,这可不是修行的快乐,拿现在来说,这是红包包的快乐,有了钱还有打手机的快乐,一打一个小时,也不知道打给谁的,最后还说“祝你晚安,bye-bye”,还有卡啦OK的快乐。更糟糕的是明的不娶老婆,暗地里养女人,这些都是下地狱的“快乐”。
修行人贪五欲就是在制造废品,苦仍然会报复在你身上
你假如得到禅乐了,叫你不修行也办不到。如果你是出家人,你得到禅乐了,你也根本不动还俗的脑筋。其实每个众生佛性都圆满,全可以得到世间上所有的快乐,根本用不着花钱买的。快乐是与生俱来的,为什么众生这么苦,就是受到干扰了。内心受贪瞋痴的干扰,外界受色声香味触的干扰,养成习气了,不这么样反而不舒服。结果这种干扰也就变成了假名的快乐,最后痛苦还是转到自己身上。
我年轻时看过一部苏联电影,叫《废品的报复》,这个工人在厂里做服装,不负责任,他钉的扣子也不结实,出产的都是废品。他穿的裤子,也是自己厂里生产的,就是他自己钉的纽扣。结果他礼拜天去看女朋友,忽然“噗”一下子,背带的纽扣掉了,裤子掉下来了,只得拎着裤子走路,尴尬得不得了,女朋友在旁边笑,这就是废品的报复。修行人贪五欲就是在制造废品,贪的时候舒服,过后五欲的苦仍然报复在你身上。
离开贪求,就是离开世间上的种种痛苦,从离欲得到喜乐,即易入定
初禅是离生喜乐定,这个喜乐是从离来。离开世间上的贪求就是离开世间上的种种痛苦,因为你的贪求都是从烦恼出发,经过烦恼的路线,最后达到烦恼的结果,贪欲本身就是烦恼,有烦恼必有痛苦。要快乐就必须要断烦恼。从离欲得到喜乐,由喜乐而得定,这是初禅定。修行的总路线就是修离欲,贪欲是生死法,离欲是出离法。你能放得下欲,你就离得开苦,放不下就是离不开。随着你的离开也会产生喜乐,这个时候你虽然没有得定,你已经走在定的路线上了。就好比你们老同学,今天虽然没有得定,可是你们修禅定的喜乐无穷啊,你们已经走在得定的路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