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眼前的矛盾,又引生了新的矛盾,
再去解决新的矛盾,这就是世间上所谓的“发展”
提要:
·大乘佛法的总纲就是修菩萨法,菩萨法可以归纳为六波罗蜜
·佛门六度比世间法上的布施乃至智慧,境界要高得多
·世间上的好人好事,以更高的水平来看,仍然漏洞百出
·解决了眼前的矛盾,又引生了新的矛盾,再去解决新的矛盾,
这就是世间上所谓的“发展”
·佛法广博渊深,都归纳在大般若里,广就是广般若,深就是深般若
大乘佛法的总纲就是修菩萨法,
菩萨法可以归纳为六波罗蜜
我们今天继续讲“大般若佛母”,“佛母”呢很好解说,佛是从大般若出生的,所以大般若就是佛母。“大般若”,我们讲的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总纲就是修菩萨法,修菩萨法可以归纳为六波罗蜜,六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为圆满。当你一切功德都圆满的时候,你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
佛门六度比世间法上的
布施乃至智慧,境界要高得多
拿六度来说,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最后是般若度。其实大乘佛法的六度精神,在世间上无论什么国家、什么地方都是行得通的。世间上也讲布施,也讲要遵守道德规范,也讲要有修养能忍辱,所谓原谅别人就是美德,也讲要勤奋,勤奋就是精进,也讲定力,也讲智慧,世间上讲的这六种,是世间法,我们佛门里边讲的这六种是佛法。有相同之处,那是表面的。我们追求的境界比世间上人追求境界要高得多。世间上追求的都有漏洞,我们所追求的是圆满的、没有漏洞的法,所以佛法跟世间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世间上的好人好事,
以更高的水平来看,仍然漏洞百出
有许多法,无论什么地方都行得通,但是在某些地方就不同了。比如说一加一等于二,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行得通,都是认同的。可是你到了中学了,那不是学一加一等于二了,要学中学的数学,里边有什么三角、几何、代数,学到高层了,那就跟小学里学的算术不同了。
世间上的好人好到最后,从世间上的眼光来看,可以承认他是一个完美的人,可是如果用高水平的角度来看,这个人还是漏洞百出。为什么有些人也值得世间上对他敬仰、赞叹,乃至于爱慕?因为他干了很多好事,感动了很多人。可是世间人只看到他干的好事,看不到他干的好事里边有漏洞,或者说里边埋藏着深远的不良后果,世间人没有能力看到。
解决了眼前的矛盾,又引生了新的矛盾,
再去解决新的矛盾,这就是世间上所谓的“发展”
尤其是凡夫众生眼光短浅,他只要求解决眼前,看不到里边的矛盾。解决了眼前当然是好,但是不等于这种矛盾就会消失。世间上怎么去维持和谐,怎么样去发展?就是当矛盾起来的时候,又去解决矛盾,而这个解决的方法又种下了新的矛盾,等新的矛盾冒出来了,再去解决这个新矛盾,世间人把这个就叫发展,这就是世间上的改良主义。而我们佛法,既承认世间法,又不承认世间法,我们承认世间法有好的一面,我们不能承认世间上好的一面就是完美的、圆满的、彻底究竟的,要不然何用佛法呢?
佛法广博渊深,都归纳在大般若里,
广就是广般若,深就是深般若
佛法广博渊深,都归纳在大般若里。深就是深般若,广就是广般若,深广般若就是说明佛法的广博与渊深。如果你不懂大般若的智慧,你怎么去理解佛法的深与广?假如是从表面的,或者是用世俗眼光、世俗知见来理解:讲法的人学问很多,讲得很多,就叫广;深,有些地方不大好懂,就叫深。那样说,佛法的广深跟世间上的广深有什么区别?世间上小学念到大学,还不是越学越广啊?中学的课跟小学生讲,小学生听不懂,那也是深啊。可是佛法不是世间法,虽然六层楼必须从一层楼二层楼开始盖上去,它们是在同一个楼,但是六层楼不同于一层楼。所以千万不能像现在有些人那么粗糙的理解,“一样的一样的。”或者说,“只要我心好,何必学佛法?佛教也不过叫你心好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