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3)(总第025)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

傅味琴讲于太湖法雨山佛学苑 2008.2.14

观谓正观,能观是智,所观是境,
境智不谬,是为正观

提要:
 ·观谓正观,能观是智,所观是境,境智不谬,是为正观
 ·供养三宝是培福,供养道粮是为了使僧众安心修行,可不能搞世俗名利
 ·看见种种不如法的现象,竟然不能辨别,这个人心理也有点问题
 ·今天讲观特别强调心,因为六根是互通的
 ·如今佛门里的人也颠倒,例如说笑不庄严,难道哭比笑庄严
 ·佛法的智慧是佛弟子的眼睛,佛门里的人没有佛法,也会高兴,等于瞎
  公瞎婆去相亲

能观谓正观,能观是智,
所观是境,境智不谬,是为正观

今天再接着讲,“修行观法”。“观谓正观,能观是智,所观是境,境智不谬,是为正观”,观不能观错,观错了就不叫正观,没观错就叫正观。我们通常说观看,其实观和看是两码事。就好比我们通常说福德,其实福跟德也是两码事。福是福报,德是功德,两个都要修。现在人以为培福就是修功德,还在释迦佛面前放一只功德箱,他代释迦佛要钱。释迦佛可没有让你在他面前放“功德箱”,即使你给人家供养方便,放一只箱子,我也不反对,因为现在要求不能太高。可别叫:“丢点钱,丢点钱。”功德是戒定慧,戒德、定德、慧德;断智悲,断德、智德、悲德。可没有人把修戒定慧的功德丢进功德箱去。

供养三宝是培福,供养道粮是为了
使僧众安心修行,可不能搞世俗名利

供养三宝是培福,要按照佛教的制度修供养,不能按照世间上的一套来搞名利。为了使佛教事业得到弘扬,佛法得到继承,修行人能好好修行,也需要居士们供养道粮。按照释迦佛规定,是四缘生活:饮食、衣服、医药、卧具,里边没有讲到钞票。当然也可以方便一下,供养点钱,你们自己到米店里买。以吃饱穿暖为标准。真正讲起来造庙是居士的事情,不是出家人的事情。是居士造好了庙,请出家人住进去修行。

看见种种不如法的现象,
竟然不能辨别,这个人心理也有点问题

话再说回来,观与看也是两码事,看是眼睛看,观是心里观。当然你不通过眼睛看,心里也观不起。另外一方面,你眼睛看见了,心里没有观,不知道看到的是青的白的,你这个人可能有点问题吧。现在佛门里的人都有眼睛,看见种种不如法的现象,竟然不能辨别,你这个人心理也是有点问题。

今天讲观特别强调心,因为六根是互通的

眼睛是六根之一,叫眼根。眼睛能看东西,所谓六根对六尘,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眼睛能够看到前面的东西,辨别是白的黄的、长的短的,那是眼识的作用。眼识直接通意识,心为王嘛。所以我们今天讲观字,特别强调心。如果你眼睛看不见,你有这颗心,对外面的境照样起作用:或者你欢喜或者你不欢喜。眼睛看不见,耳朵能代替眼睛,使你高兴或不高兴,所以六根是通的。

如今佛门里的人也颠倒,
例如说笑不庄严,难道哭比笑庄严

不跟你们讲大道理,大道理繁琐又枯燥。讲一个好笑的故事给你们听,我讲法欢迎大家笑,从前候宝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能引人哄堂大笑,要讲得人家笑也不容易啊。有人说笑不庄严,我就想不通:笑不庄严,难道哭庄严?怎么这么颠倒呢?

佛法的智慧是佛弟子的眼睛,佛门里的人
没有佛法,也会高兴,等于瞎公瞎婆去相亲

有对夫妻是瞎子,叫瞎公瞎婆,(众笑)起了矛盾闹离婚,果然离掉了。(众笑)男瞎子他有的朋友,虽然眼睛不瞎,可也喜欢“瞎起劲”,竟然给老瞎子做媒人,约好时间去相亲。瞎子怎么相亲呢?而且对方也是瞎子。(众笑)朋友特地给老瞎子买了一件新衣服,还跟他说:这是现在最时髦、最流行的,你这么一打扮可漂亮了。一听漂亮,老瞎子也高兴了,所以没有眼睛也会高兴的。佛法的智慧就是佛弟子的眼睛,现在佛门里的人没有佛法,也会高兴,因为他搞迷信。迷信的人个个高兴,个个是瞎子。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