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35)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7.31

“法尚应舍”,不是指需要法的时候,
而是指你成就的时候

提要:
· 假如寺院成了游乐场,必然贪瞋痴泛滥
·
为钱不为法,思想不正,能解脱烦恼吗
·
断烦恼为离苦,苦离了,这个离苦的“离”也不必要了
·
“法尚应舍”不是指你需要法的时候,而是指你成就的时候

假如寺院成了游乐场,必然贪瞋痴泛滥

一个人起烦恼,尤其是冒火时很容易全身发热,尤其是身体比较虚的,稍微动一点火气脸就发热,医生称为虚火上升。所以烦恼又称热恼,恼是扰乱自己。这个时候,人很难受,好比天气又热,环境又闹,真是受苦受难,所以古人说:心静自然凉。

凡是热闹的地方都充满着烦恼,比如游乐场所非常热闹,里边贪瞋痴就泛滥。假如寺院也成了游乐场所,那这个寺院里也是充满着烦恼。

为钱不为法,思想不正,能解脱烦恼吗

前两年听说有个寺院的纠察,也叫僧值,对一个很不像样的居士训了几句。主持知道了,我召集全体僧众说话,不是批评那个不像样的居士,而是批评这个纠察:“居士是送钱送米来的,你这么一做,以后居士不来了,你吃什么?”我们观点不一样,我们只有一个念头:你是来学法的,欢迎居士来是欢迎他来学法。思想不正,能解脱烦恼吗?

断烦恼为离苦,苦离了,这个离苦的“离”也不必要了

没有烦恼了,你心里就自在了。心里边贪瞋痴的妄念少了,慢慢心就寂静了。到了烦恼断尽,你就达到了寂静的彼岸。要达到灭谛的境界,就要把烦恼灭得干干净净,即使你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心里很寂静了,还要去掉“我现在已经达到寂静了”这种念头,这才是最后的成就。所以灭谛第二相“解脱”就叫“即苦寂尽之离也”,苦和寂静都离开了,因为你已经成功了。

我昨天看到造房子的工人用水泥在涂墙,那是墙还没有涂好。假如工人在已粉刷好的墙上涂水泥,那他还没有毕业呢,他不懂,墙完工了就不需要再涂水泥了。又如这儿地板都铺好了,你拿着榔头再去敲,用得着吗?

“法尚应舍”不是指你需要法的时候,而是指你成就的时候

再比如说,这个眼镜片有点模糊了,你要擦眼镜需要这块布,擦干净了这块布你就要丢掉了。你不丢掉,你这个人有毛病。擦的时候不能丢掉布,擦干净了就要丢掉布,所以叫“法尚应舍”。这句话不是指你需要法的时候,是指你将来成就了,什么法都不要的时候。为什么这时什么法都不要?因为什么法都在你心里了。比如,这本《心经》你已经背出来了,《心经》的法本也就用不着看了,你只要心里开一个头,整部《心经》一直会在你心里转完。什么都不要就等于你心里什么都有,你心里什么都有,你还去要这要那,那就不正常了。所以达到了寂静,非但断烦恼的方法不需要了,你一颗“我已经成就”的心,也要离开。

比如,妈妈问你,“你吃饱了吗?”那个时候你可以说:“我吃饱了。”不需要说的时候你说了就不正常。妈妈已经在洗碗了,你还站在妈妈旁边:“妈妈,我吃饱了。”“妈妈我吃饱了。”过一会又说:“妈妈我吃饱了。”妈妈就会担心你有点不正常,或者对你说“好了,不要再说了。”今天讲到这里。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