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问答(一一
 

入胎需要哪些因缘?②

2、父母在生理上没有缺陷

若父母生理有缺陷,不能形成受精卵,自然无法孕育胎儿;或受精卵虽形成,但母体生育器官不正常,不能为受精卵提供生长空间;或父母遗传基因有问题,导致流产或死胎:这些都影响到有情的投胎受生。

3、父母以爱染心发生交合

有情的投胎,是在男女交合时出现。中阴身在爱染心的驱动下,缘男女交合境而趣向母胎中。又因为交合流出的精卵,阿赖耶识执此为我有,构成一期生命的最初胚胎。

(济群法师)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九十三问:增上三学中,何故以戒为根本?

 

答:总说戒学乃佛教之根本,若其地无戒,即佛教衰微。佛教住世与否,须视戒律仪住世与否,又视别解脱戒住世与否。别解脱律仪,乃佛教根本,亦即利乐根本。环视世界人众之不安乐,亦与不知守持戒律仪有关。佛说:“若其地有人守持戒律,如明光(知所取舍以教导人),则其地不空,如有我在(戒乃佛之代表),则我不焦虑。”

特别当思吾人受业风鼓动,心识还漂流生死,如羽毛随风飘荡,不得自在。业烦恼依坏聚见(萨迦耶见)而起,彼于因缘和合蕴上,执我我所,须生无我慧方能对治。真见一切无自性之慧观,方能照破萨迦耶见。然观必依止,而止应具足资粮(见声闻地),第一资粮即是戒律仪。如动(有情世间)不动(器世间),皆依于地。佛说:“定慧皆依于戒。”下士欲不堕恶趣,必须守持十善戒;中士欲解脱轮回,趣向涅盘,须学三学,又以律仪为根本;上士欲度有情,自愿成佛,须修万行,又以戒为根本;密乘欲即生成佛,于坛场迎请智慧尊为灌顶说法,须先受三昧耶戒。故一切皆转向戒上去,而以戒为根本。(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为什么要学佛?(22)

究竟的快乐根源之一:缘起之理

比如我们举个例子,一个水杯,它的现象是什么呢?包括它的颜色、形状、内外的各种形态以及构成水杯的土的成分、水的成分、温度的成分、风的成分、空间的成分等等。这就是这个杯子的现象。这些成分一旦聚合了之后,就变成了这个杯子。

因此,佛教为什么讲包括水杯在内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呢?因为任何一个事物的构成,必须要有构成它的原料──因,和它的缘,比如包括制造杯子的工厂、工人等等。另外,只有在我们用这个杯喝水的时候才称之为水杯,这就是杯子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因果是不虚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过它的本质却是自性皆空的。

虽然水杯实际上不是真正的水杯,那我们为何称之为“水杯”呢?这只不过是人们给它强加了一个水杯的假名,安立了这样一个水杯的假名而已,之后我传你、你传他就变成了“水杯”。其实在它构成水杯的每一个事物当中,都没有称为“水杯”的一个东西,去掉这些所有构成的成分之后,剩下的也没有“水杯”。所以说,水杯的自性是皆空的。

如果水杯是有自性的话,水杯真是“水杯”的话,那这个水杯就变成从它本身的角度来说就是水杯了。也就是说,无论用这个水杯喝茶还是喝酒,都不是酒杯和茶杯,仍然必须是水杯。但事物恰恰不是这样的,喝了茶它就是茶杯,喝了酒它就是酒杯,喝了水它就是水杯,所以,所谓“水杯”,不是事物本身当中就具有水杯的成分,而是人们给它强加安立的一种假名而已。

由于事物本身不是这样自性存在的,而是由许多事物聚合在一体的一种暂时的凝聚,或者是暂时的一种聚会而已,所以说它的本质是自性皆空的。那么这跟佛教有什么关系呢?佛教里面所讲的一切内容,并不是因为是佛所说,才应该是这样;而是因为事物本身就是这样,佛才这样说而已。(摘自《法雨清流》夏坝仁波切 著)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